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恩格斯的道德观:批判与建构的统一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恩格斯在创立科学世界观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了人类历史上伦理思想的优秀成果,阐明了一系列道德的基本原理,并且在道德研究中运用了科学的方法,从而构建了科学的道德体系。
作者
郑洁
机构地区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
出处
《长沙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47-49,共3页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关键词
恩格斯
道德观
批判
建构
整合
分类号
A72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3)[M].78.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2)[M].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1)[M].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4)[M].
共引文献
7
1
张英彦.
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
.教育科学,2006,22(4):34-36.
被引量:103
2
周楚汉.
全中国人民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主体——学习胡锦涛同志十七大报告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讲话[J]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1):36-39.
3
申玉梅.
论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人”的科学内涵[J]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1):79-80.
被引量:1
4
张勇刚.
我国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长沙大学学报,2008,22(4):53-54.
被引量:3
5
沈晶.
关于加强我国经济立法及目前误区的分析[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23(1):30-32.
被引量:2
6
朱河峰.
从主客体统一视角界定“真理”和“价值”范畴[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22(5):23-26.
被引量:1
7
王瑞军,郭云忠.
“忠实义务”:伦理的选择与法律的否弃[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22(5):27-2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3
1
李培超.
解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伦理思想的应有视角[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8(6):15-20.
被引量:10
2
李桂荣.
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的物质利益问题[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0-13.
被引量:1
3
李士菊.
恩格斯关于道德研究的方法论标准[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4(4):22-27.
被引量:1
4
王淑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60-65.
被引量:1
5
薛德震,黄枬森,王守昌,靳辉明,尹继佐,王锐生.
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人”学术讨论会部分发言摘要[J]
.哲学动态,1983(6):1-8.
被引量:4
6
朱法贞.
恩格斯伦理思想简论[J]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9(1):9-15.
被引量:2
7
张曙光,崔永和.
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3(4):6-13.
被引量:1
8
李士菊.
恩格斯道德研究的方法论述介[J]
.哲学动态,1994(2):40-43.
被引量:1
9
郑洁,张牛,黎伟.
恩格斯的道德观及其研究方法[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6):813-815.
被引量:2
10
张之沧.
论马克思的道德实践[J]
.道德与文明,2007(3):8-10.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
1
李红梅,谭来兴.
恩格斯晚年道德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J]
.理论界,2010(4):26-28.
被引量:2
2
虞瑛,郭方天.
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研究述评[J]
.江苏社会科学,2015(1):142-14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刘佳宁,朱方长,唐弢.
试论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本质特征[J]
.山东工会论坛,2015,21(4):98-100.
被引量:2
2
陈彬,牟丽.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探析[J]
.科教文汇,2016(5):10-11.
3
杜慧.
关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合”与“分”[J]
.科教文汇,2017(30):8-9.
4
彭琦.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主要内容及其本质特征[J]
.今古文创,2024(22):82-84.
1
苗贵山.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观:批判与建构的整合[J]
.理论与改革,2005(1):5-8.
2
贾恒欣.
批判与建构——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J]
.教学与研究,2015(10):42-48.
3
杨琅玲.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索[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6):1-4.
4
廖言.
集体主义仍是社会道德基本原则[J]
.党建文汇(上半月),2009(12):28-28.
5
张迪.
批判与建构:论马克思《哲学的贫困》中的政治经济学理论[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5):36-40.
被引量:3
6
赵静,韩华.
批判与建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探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151-155.
被引量:3
7
李伍珍.
论道德理论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地位[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1):25-26.
8
贾恒欣.
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J]
.理论与改革,2016(5):23-27.
被引量:2
9
李士菊.
恩格斯道德研究的方法论述介[J]
.哲学动态,1994(2):40-43.
被引量:1
10
吴学东.
邓小平理论是批判与建构的统一体[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41-43.
长沙大学学报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