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8-96,共9页
Historical Archives
参考文献27
-
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洪钧使欧奏稿》,《近代史资料》68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版,第15页.
-
2席裕福,沈师徐辑.《皇朝政典类纂》外交(二).文海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20页.
-
3杜保祺.《健庐随笔》,《民国笔记小说大观》.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版,第197页.
-
4毛佩之.《变法自强奏议汇编》.文海出版社,1974年版,第526页.
-
5李恩涵著.《曾纪泽的外交》.台湾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版,第6页.
-
6《张荫桓传》,《中国地方志集成》(广州府志)第30册,宣统《南海县志》.上海书店,巴蜀书社,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卷16,第19页.
-
7刘体智撰.《异辞录》[M].中华书局(北京),1988年10月版.第216页.
-
8蔡钧.《出使须知》,王锡祺编.《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11秩.上海著易堂,1891年版,第448页.
-
9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文海出版社,1998年版,卷八,第21页.
-
10高树撰,严一萍增补.《许文肃公年谱》.台北艺文印书馆,1964年版,第1页.
同被引文献24
-
1黎难秋.清末译学馆与翻译人才[J].中国翻译,1996(3):47-48. 被引量:5
-
2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J].史林,2006(5):1-18. 被引量:21
-
3伽达默尔.伽达默尔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1)..
-
4陈平原.20世纪中国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
5[英]达尔文.人类的由来[M].潘光旦、胡寿文,译.1983.上海:商务印书馆.
-
6胡适.“我的信仰”.曹伯言选编.1986.胡适自传[M].合肥:黄山书社.
-
7李泽厚.1994.中国近代史论(修订本)[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
8Karlin, D. (Ed.) 1991. Rider Haggard, She[M]. Ox- ford: World's Classics.
-
9沈云龙主编,1969年,(《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33辑,文海出版社.
-
10安东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弗·皮尔森.现代性一吉登斯访谈录[M].尹宏毅,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二级引证文献4
-
1王毅,洪庆福,李静.译诗之“讹”与革命救国——马君武的拜伦《哀希腊》翻译研究[J].东吴学术,2018(6):99-104. 被引量:3
-
2廖晶,李静.译者人格与择译之本——以翻译家苏曼殊与诗人拜伦的翻译姻缘为例[J].外语教学,2018,39(4):92-96. 被引量:4
-
3孟尧,杨念群.2020年清史研究综述[J].清史研究,2021(6):139-156.
-
4张春来,周杰.晚清黔籍外交官群体:发端与成就[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25(5):26-29.
-
1韦弦.孤独的先行者——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J].百科知识,2003(6):39-40.
-
2青云,吴跃华.新形势下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思考[J].四川统一战线,2009(12):8-9. 被引量:2
-
3郭金原.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问题初探[J].青春岁月,2010,0(24):179-179.
-
4方群.现阶段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4):72-75. 被引量:3
-
5李占才.清朝首任驻外公使的悲情之旅[J].文史天地,2011(2):13-18.
-
6周媛.浅析驻外公使在芜湖教案处理中的作用[J].黑龙江史志,2010(17):38-40. 被引量:1
-
7赵杰宏.曾纪泽的国际法认识与实践初论[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26-28. 被引量:2
-
8陈煜.国际法与郭嵩焘的外交思想[J].金田,2011(9):92-92.
-
9李抒望.我党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群关系的论述[J].党建与人才,2000(4):26-27.
-
10王远峰.公共图书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服务[J].赤子,2014(2):23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