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1-244,共4页
Academia Bimestris
二级引证文献9
-
1林桂榛.关于“亲亲相隐”问题的若干辨正[J].哲学动态,2008(4):71-74. 被引量:8
-
2胡治洪.迷误者终误——回应邓晓芒先生,兼答张传文、黄邦汉两先生[J].学术界,2008(6):110-116.
-
3郭齐勇,陈乔见.苏格拉底、柏拉图与孔子的“亲亲互隐”及家庭伦常观[J].社会科学,2009(2):110-116. 被引量:12
-
4林桂榛.“父子相为隐”与亲属间举证——亲情、法律、正义的伦理中道问题[J].现代哲学,2010(6):102-108. 被引量:2
-
5彭永海.试论《孟子》中舜“窃负而逃”[J].湘南学院学报,2013,34(3):50-55. 被引量:1
-
6黄启祥.苏格拉底是否主张子为父隐——兼评郭齐勇与邓晓芒关于《游叙弗伦篇》的争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5,35(1):237-243. 被引量:3
-
7石文亭.关于“亲亲相隐”问题的研究综述[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3(1):199-205.
-
8盛传捷.近年来国内古希腊哲学研究综述与展望[J].中国哲学年鉴,2022(1):142-156.
-
9邱文元.亲亲相隐争论对儒家伦理的反向理解及其成因[J].原道,2012(1):137-150.
-
1《学海》2009年总目录[J].学海,2009(6).
-
2《学海》2012年总目录[J].学海,2012(6).
-
3《学海》引注规范[J].学海,2010(6).
-
4《学海》2010年总目录[J].学海,2010(6):217-220.
-
5《学海》2011年总目录[J].学海,2011(6).
-
6《学海》引注规范[J].学海,2009(2).
-
7《学海》2005年总目录[J].学海,2005(6). 被引量:1
-
8《学海》2006年总目录[J].学海,2006(6):209-212. 被引量:2
-
9《学海》引注规范[J].学海,2011(4).
-
10《学海》2008年总目录[J].学海,2008(6):209-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