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2-283,共2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参考文献3
-
1BLOOMFIELD. Language [M]. Allen and Unwin, London Leonard, 1933.
-
2张向阳.语言禁忌现象的立体透视[M]//顾嘉祖,陆异.语言与文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411
-
1张迎红.沈阳体育学院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6):118-119.
-
2杜留成.中国式英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9):77-78.
-
3周玉凤.论中国外语教育背景下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策略[J].龙岩学院学报,2007,25(5):95-97. 被引量:2
-
4丁晶华.从“龙”与“龙凤呈祥”谈起——小议英汉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5):121-123. 被引量:1
-
5周艳.英汉习语比较及翻译[J].广西轻工业,2007,23(11):145-146.
-
6谢美蓉.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28(5):83-85. 被引量:4
-
7常润芳.英汉数字习语的文化根源及对比、翻译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155-160. 被引量:17
-
8尹小梅.从认知角度探讨英语文化植物词的意义演变方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1):162-164. 被引量:2
-
9唐智霞.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差异分析[J].中州学刊,2008(2):157-159. 被引量:5
-
10邓大好.运用体态语言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352-353.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3
-
1姚伟.把握英语学习的目的性与阶段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1):308-311. 被引量:2
-
2郭小宁.提高飞行英语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323-323. 被引量:5
-
3宋媛媛.浅谈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差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S2):178-179. 被引量:3
-
4吕洁.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禁忌语的差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S3):184-187. 被引量:12
-
5张莹.汉英禁忌语的文化对比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4(5):92-94. 被引量:16
-
6孙丽红.英汉禁忌语比较及其跨文化语用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97. 被引量:2
-
7徐宜良.英汉交际中的禁忌问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2):57-61. 被引量:6
-
8李先进.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内涵与对比研究[J].云梦学刊,2005,26(4):122-124. 被引量:11
-
9薛云燕,李俊良.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瓶颈与解决办法浅议[J].中国民用航空,2006(12):84-86. 被引量:10
-
10[]DellaThompson.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
1马叔骏.塬·坦·丘·堌·垴·砭·崄·崴——地方通用字文化谈[J].汉字文化,2015(4):91-94.
-
2严琼.英语中的禁忌语与委婉语[J].英语沙龙(高中),2006,0(2):18-19.
-
3马叔骏.卫·所·都·屯·营——地方通用名用字文化谈[J].汉字文化,2015(1):81-84. 被引量:3
-
4向琼.品牌名到产品名的转化及动因[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23(4):91-93.
-
5胡坦.从化学元素藏文命名看藏语音译术语的特点[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1997,0(3):18-20. 被引量:2
-
6郭洪.从称谓禁忌看中西文化差异[J].文学教育,2008(7):130-132. 被引量:4
-
7廖春红,王晓春.漫谈英汉语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68-70.
-
8张煜.《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本〈新词补编〉补遗[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3):102-104.
-
9李海霞.方言词典动植物名称的收录和解释[J].辞书研究,2002(5):35-41. 被引量:4
-
10刘希.论汉语禁忌语的分类及语用特征[J].文学教育(中),2011(12):85-8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