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共领域:多重幻像亦或客观必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先前"只闻国家,不见社会"的政治模式现正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转变,阳光政务、法治国家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都为公共领域的孕育和繁衍提供了绝佳的土壤。公共领域的生成和提升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它完善了对政治权力的批判和监督功能,促进良性循环的政治稳定的形成,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作者 唐爱芳
出处 《理论月刊》 2007年第12期144-146,共3页 Theory Monthly
基金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QK06-08-0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美]汉娜·阿伦特著 竺乾威 译.人的条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 2[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 3William T. Rowe. The Public Sphere in Modem China[J]. Modem China,1990,(3).
  • 4Mary Backus P,.ankin. Some Observations on a Chinese Public Sphere[J]. Modem China,1993,(2).
  • 5J.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社会学研究,1999(3):37-38. 被引量:210
  • 6[4][7][9][10][12]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92;3;3;375;375;292.
  • 7陶文昭.信息时代的民主参与[J].社会科学研究,2006(2):52-56. 被引量:14
  • 8黄庆畅.让政务更阳光更透明[N].人民日报,2007-04—25.
  • 9[美]戴维·伊斯顿 王浦劬 译.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 10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7-05—07.

二级参考文献41

  • 1廖申白.公民伦理与儒家伦理[J].哲学研究,2001(11):67-74. 被引量:64
  • 2金灿荣.美国市民社会与政治民主的关系初探[J].美国研究,2001,15(1):56-73. 被引量:14
  • 3丹尼斯·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4,283页.
  • 4Hannah Arendt. On Revolution. Now York: Viking Books, 1965. p256.
  • 5许纪霖.两种自由和民主[EB].世纪中国网,http://www.cc.org.cn.,2004-09-07.
  • 6Benjamin Barber. Strong Democracy: Participatory Politlcs for a New Age. Berkeley, Call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pS.
  • 7Matthew Hale. Developing digital democracy: evidence from Californian municipal web pages. Barry Hague. Digital democracy.New York: Routledge, 1999. p97.
  • 8Robert Putnam.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0.
  • 9Jacques Derrida. specters of Marx.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p79.
  • 10Michael Macphcrson: Som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 OL]. http: //home. snafu. de/mjm/miercurea, html.

共引文献75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