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文学的诸种现代性——论“五四”社团文学主流形态之差异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决定“五四”社团文学主流形态之差异的因素中,除了外来文化、文学思潮的“影响”之外,还存在着“发生论”的问题。因为新文学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作家群各不相同的现代性构想和体验起着巨大的作用。《新青年》、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主流文学形态的异质构造,与这三个群体对于启蒙现代性、乌托邦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的各自偏向密切相关。
作者 潘正文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2-137,共6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9

  • 1沈雁冰.《文学作品有主义与无主义的讨论-复周赞襄》[J].小说月报,1922,13.
  • 2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J].新青年,.
  • 3胡适.《新思潮的意义》[J].新青年,(1919).
  • 4卡西尔.《启蒙哲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32页.
  • 5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载《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2页.
  • 6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J].青年杂志,1915,.
  • 7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青年杂志,1915,1(1).
  • 8汪叔潜.《新旧问题》[J].青年杂志,1915,1.
  • 9鲁迅.《两地书·二九》.《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卷第89页.
  • 10陈独秀.《敬告青年》[J].青年杂志,.

共引文献393

同被引文献1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