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性自审与性别隐喻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中国现代启蒙者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中,以西方价值做为参照,对于民族性进行自我审视和文化建构时,往往采用了一种"性别隐喻"的方式,从而透露出现代启蒙者在民族自我价值定位时的深切焦虑。探讨启蒙者这种特定时代的话语方式及其后果是澄明历史、反思启蒙的有效方式。
作者
王桂妹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81,共4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性别隐喻
民族性
自审
自我价值
启蒙者
中国现代
文化建构
自我审视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75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6
1
克利斯朵夫·马丁·威兰.《废纸捞金,或者对六个问题的六个回答》.[美]詹姆斯·施密特编,徐向东等译.《启蒙运动与现代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82-83页.
2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J].青年杂志,1915,1.
3
梁启超.《新民说·论进取冒险》.《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中华书局,1981年影印版.29页.
4
梁启超.《新民说·论尚武》[A]..《饮冰室合集》饮冰室专集之四[C].中华书局,1989年.第115,108,115页.
5
陈独秀.《一九一六年》[J].新青年,1916,.
6
青年杂志社告[J].青年杂志,1915,(1).
7
陈独秀.《敬告青年》[J].青年杂志,.
8
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J].青年杂志,1915,.
9
陈独秀.《新青年》[J].新青年,1916,2.
10
易白沙.《战云中之青年》[J].青年杂志,1916,1.
共引文献
275
1
黄书泉.
“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4):41-46.
被引量:2
2
宫哲兵.
唯道论的创立[J]
.哲学研究,2004(7):34-40.
被引量:4
3
李世安.
从中西比较的角度看儒家文化中的人权思想[J]
.史学理论研究,2004(3):29-34.
被引量:10
4
黄华文.
对五四民主启蒙运动的审视[J]
.理论学刊,2001(1):83-86.
被引量:3
5
张恒.
对中国现行政党制度的文化思考[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4):34-36.
被引量:3
6
张光芒.
立国还是立人?[J]
.开放时代,2000(11):115-117.
被引量:1
7
卓进,王建军.
论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5):40-45.
被引量:1
8
刘保昌.
中国现代文学进化观与道家文化[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60-65.
9
张子辉.
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民族史学[J]
.贵州社会科学,2004(5):106-108.
被引量:1
10
王嘉良.
论“浙江潮”对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学意义[J]
.文学评论,2002(3):120-12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
1
杨丹丹.
“五四”女性叙事的另一种声音——凌叔华小说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文化解读[J]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4):80-82.
被引量:6
2
黄修己著.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M].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
3
杨联芬.
新伦理与旧角色:五四新女性身份认同的困境[J]
.中国社会科学,2010(5):206-219.
被引量:57
4
宋剑华.
错位的对话:论“娜拉”现象的中国言说[J]
.文学评论,2011(1):122-129.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
1
姜丽清,周成华.
五四启蒙文学中被遮蔽的女性[J]
.文艺争鸣,2012(12):105-10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刘洋.
五四“旧妻”:被遮蔽的价值存在——反思“五四”启蒙的一个角度[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4(9):113-116.
1
陈晓洁.
后殖民主义的性别隐喻——西方男子与东方女子的故事[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5):54-57.
2
邵娟萍,蒋向勇.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性别隐喻的幽默演绎[J]
.电影文学,2008(19):86-87.
被引量:1
3
王桂妹.
《新青年》中的民族话语与性别隐喻[J]
.华夏文化论坛,2006(1):163-167.
4
阮世勤.
《弗兰肯斯坦》:女性的沉默与性别的隐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64-165.
被引量:1
5
傅斯年.
中国狗和中国人[J]
.北方人,2013,0(9):55-56.
6
虞学德.
五绝·新韵 胜利日阅兵 十首[J]
.吉林人大,2015(9).
7
周玉芳.
巴赫金符号学理论对性别隐喻的批评认知分析[J]
.俄罗斯文艺,2015(2):131-137.
被引量:5
8
李江月.
审视美国电影中的华人男性形象[J]
.艺术教育,2008(6):141-141.
被引量:1
9
张成文,唐文俐,王湘锦.
性别政治——华裔美国文学创作中的性别隐喻[J]
.青年文学家,2009,0(20):39-40.
被引量:1
10
褚蓓娟.
权力话语的建构:论《第22条军规》中的性别隐喻[J]
.外国文学,2006(2):59-64.
被引量:5
文学评论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