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教育技术学范畴体系建模研究及其方法论——与美国“94定义”研究群体的对话(下) 被引量:10

A Systemic Mode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omains:A Discussion of the Task Force on AECT94’Defini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研究,深入到范畴、理论体系的构建、建模研究,并开展与国际同行的对话,这显然是我国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深化发展、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本文深入剖析了美国"94定义"范畴模型的贡献和局限,提出用"学习"范畴取代"理论与实践"这一非专业范畴的核心与桥梁地位,并以中国文化和当代非线性科学为方法论指导,开发出包括两级范畴的教育技术学范畴复杂网络动态结构模型。这是本专业范畴体系建模研究的重要尝试,希望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和深入探讨。
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18,共11页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Keller, J. M.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R]. Exeter, England :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echnology,1983.
  • 2[美]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著.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 3李曙华.从系统论到混沌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9-49.
  • 4李曙华.当代科学的规范转换——从还原论到生成整体论[J].哲学研究,2006(11):89-94. 被引量:81
  • 5李曙华.生成的逻辑与内涵价值的科学——超循环理论及其哲学启示[J].哲学研究,2005(8):75-81. 被引量:23
  • 6Charters,W. W. Is there a field of educational engineering?[J]. Educational Research Bulletin,1945,24 (2): 29-37.
  • 7Charters,W. W.The Era of the Educational Engineer[J]. Educational Research Bulletin,1951,30 (9): 230-237.

二级参考文献11

  • 1莫兰.《方法:天然之天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6页.
  • 2艾根 曾国屏 译.《超循环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
  • 3萨顿 乔治 刘珺珺译.《科学的生命》[M].商务印书馆,1987年..
  • 4马恒君注释.《周易》[M].华夏出版社,2001年..
  • 5辜正坤 译.《老子道德经》[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 6朱葆伟.《机体与价值》[J].自然哲学,1994,(1).
  • 7李曙华.《潜在存在与发展的新视野》[J].哲学研究,2000,(10).
  • 8李翔,陈关荣,2004年.《局域世界演化网络模型》.祁国宁等.《复杂网络-系统结构研究文集》第3辑.
  • 9祁图卞等,2004年.《复杂网络-系统结构研究文集》第3辑.
  • 10《吴文俊论数学机械化》,1995年,山东教育出版社.

共引文献153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10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