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安文学创作区域的迁移与文风嬗变考论——以许下和邺下文人群体为中心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从地域文化视角入手,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采用计量梳理的方法,考论建安文学文风嬗变与许都和邺城区域文化精神的关联,认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是以曹操为核心的许下文人群体,许都在建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作者
张兰花
机构地区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曹魏文化研究所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0-97,共8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建安文学
文风嬗变
区域文化
许都
邺城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7
1
罗文进.
关于邺下文人集团的构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3):72-73.
被引量:1
2
寇矛.
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与演变[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1):71-76.
被引量:2
3
梅新林.
建安文人集团的崛起──中国文学流派正式形成的标志[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2(6):31-35.
被引量:3
4
(清)沈德潜选古诗源[M].
5
徐公持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魏晋文学史[M].
6
聂石樵,李炳海卷主编,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
(南朝梁)钟嵘著,徐达.诗品全译[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共引文献
3
1
左宏阁.
古代文学流派始点鉴识[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9):184-186.
2
王红升.
孔融不应归入建安七子之列[J]
.邯郸学院学报,2007,17(2):47-49.
3
曾礼军.
清代两浙文学世家的时空分布与文学建设[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1):1-11.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32
1
张法.
略谈木斋对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推动[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5):55-56.
被引量:7
2
木斋,尚学鸿.
论《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和写作背景[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3):63-73.
被引量:8
3
张振龙.
建安文人文学活动与诗赋价值观的凸现[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4):25-29.
被引量:2
4
木斋.
论建安游宴诗的兴起——兼论《今日良宴会》的作者[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1):91-94.
被引量:8
5
曹道衡.
东汉文化中心的东移及东晋南北朝南北学术文艺的差别[J]
.文学遗产,2006(5):4-17.
被引量:10
6
史培争,尤丽.
赋的诗化与诗的赋化——魏晋南北朝诗赋关系探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1):103-104.
被引量:2
7
蔡骥鸣.
后《诗经》时期诗续断层论[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1):11-15.
被引量:1
8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101.
9
《文心雕龙·风骨》.
10
《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
引证文献
3
1
于涌,曹胜高.
建安士人迁徙与文风新变[J]
.兰州学刊,2011(7):124-130.
被引量:1
2
杨丰勋.
论建安游宴诗与五言诗成立的关系——以木斋相关研究为中心[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6(2):81-87.
被引量:1
3
黄青喜.
许昌三国文化遗存名录及分类[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2,43(6):11-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祖秋阳,木斋.
曹操诗歌的分期及其在诗歌史地位的重新认知[J]
.琼州学院学报,2016,23(1):3-8.
被引量:3
2
辛晨伊.
浅论《古诗归》对王粲《从军诗》的批评态度[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45-48.
3
吴燕杰.
许昌三国文化在鄢陵的遗存[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11):130-133.
1
王树林.
金末文风嬗变与元好问的散文审美理论[J]
.民族文学研究,2008,26(3):105-110.
被引量:5
2
卞健鑫.
《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0(4):34-34.
3
姚文铸.
东汉末期文风嬗变及其原因[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1):31-34.
4
陈玲.
浅谈北朝山东文学区文风的嬗变[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4):75-78.
被引量:1
5
李树锋.
“三曹”对邺下文人审美风尚的影响[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4):69-72.
6
郑家治.
先秦两汉诗歌体式嬗变考论[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3-18.
被引量:3
7
庄华峰.
略论邺下文人的创作特征及其文学贡献[J]
.江淮论坛,2005(2):156-160.
被引量:1
8
郎晓斌.
邺下文人心态[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11):8-9.
9
贾丹华.
巧用景名联佳篇[J]
.风景名胜,1994,0(6):41-41.
10
陈辽.
罗贯中施耐庵孰长孰幼《三国演义》《水浒》孰前孰后[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1-6.
被引量:3
中华文化论坛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