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刑事被害人获得补偿的权利一直没有法律与制度化的保障,有悖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对陷入困境的被害人的关怀,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理想的状况是,当被害人不能获得赔偿时,应该有可靠的司法救济途径。从我国现状来看,寻求适合我国的刑事被害补偿的途径和方案是我国目前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作者
武玉红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出处
《犯罪研究》
2007年第6期37-43,共7页
Chinese Criminology Review
关键词
刑事被害补偿
国家补偿
制度构建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77
同被引文献
14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11
1
郭建安.
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1):60-69.
被引量:31
2
曲涛.
创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新思考[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58-61.
被引量:17
3
郑洲蓉.
构建我国犯罪被害补偿制度之设想[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4):156-160.
被引量:6
4
董士昙.
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理论与实践[J]
.法学论坛,2005,20(2):97-105.
被引量:33
5
周建华.
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5):48-54.
被引量:23
6
罗大华,孙政.
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2(1):41-48.
被引量:19
7
赵国玲.
被害人补偿立法的理论与实践[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3):104-110.
被引量:37
8
田思源.
构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框架的基本设想——关于制定我国《犯罪被害人补偿法》的提案[J]
.法学杂志,2001,22(6):70-71.
被引量:34
9
梁玉霞.
刑事被害补偿刍议[J]
.法商研究,1998,16(4):77-81.
被引量:38
10
樊学勇.关于对刑事被害人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构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06).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罗大华,孙政.
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2(1):41-48.
被引量:19
2
梁玉霞.
刑事被害补偿刍议[J]
.法商研究,1998,16(4):77-81.
被引量:38
3
徐益初.
刑事诉讼与人权保障[J]
.法学研究,1996,18(2):89-95.
被引量:30
4
陈成霞.
论我国刑事赔偿的方式和计算标准[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3):58-69.
被引量:3
5
田思源.
构建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框架的基本设想——关于制定我国《犯罪被害人补偿法》的提案[J]
.法学杂志,2001,22(6):70-71.
被引量:34
6
王波.
关于建立我国国家补偿被害人制度的若干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25-28.
被引量:6
7
[16]New Zealand's Criminal Justice System,http://www.lectlaw.com/.
8
[19][27][29] The Criminal Injuries Compensation Scheme 2001,http://www.cica.gov.uk/.
9
[21][24]西澳大利亚州Criminal Injuries Compensation Act 2003-Section 6.http://www.austlii.edu.au/au/legis/wa/.
10
[22]The Criminal Injuries Compensation Scheme 2001,载http://www.cica.gov.uk/.
共引文献
177
1
吴献萍.
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制度的完善[J]
.行政与法,2007(12):114-117.
被引量:2
2
张凌.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思考[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2):5-8.
被引量:8
3
叶萍.
浅谈侵财类案件被害人财产权的保护[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S1):33-35.
4
吴献萍.
审判阶段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不足及其完善[J]
.西部法学评论,2007(6):26-27.
5
王丽华.
试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J]
.社科纵横,2006,21(11):62-63.
被引量:1
6
王宏璎.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兼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的扩大[J]
.社科纵横,2002,17(3):42-44.
7
申世涛.
弱势群体被害人刑事司法权利保护的比较法考察[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2):7-11.
被引量:2
8
王弘宁.
日本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及其对我国的立法启示[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1):182-185.
被引量:5
9
韩芳丽,刘振会.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考量[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8,24(4):58-61.
被引量:3
10
朱慧灵.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缺失与完善[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3):85-87.
同被引文献
143
1
闫秋芹.
和谐社会语境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2):48-51.
被引量:1
2
郭建安.
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1):60-69.
被引量:31
3
宋浩波.
犯罪被害人与犯罪被害预防[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4):70-74.
被引量:22
4
杨正万.
英国刑诉中被害人的权利[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1):69-71.
被引量:11
5
王永兵,李鹏.
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价值及本土建构[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45-47.
被引量:3
6
李伟.
关于建立犯罪被害人调查制度的构想[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2,14(5):65-67.
被引量:1
7
韩芳丽,刘振会.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考量[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8,24(4):58-61.
被引量:3
8
赵国玲,兰全军.
二十世纪的中国犯罪学[J]
.中外法学,1998,10(1):90-104.
被引量:9
9
梁玉霞.
刑事被害补偿刍议[J]
.法商研究,1998,16(4):77-81.
被引量:38
10
顾培东.
效益:当代法律的一个基本价值目标——兼评西方法律经济学[J]
.中国法学,1992(1):89-98.
被引量:130
引证文献
8
1
周春玲.
“赔钱减刑”制度的逻辑分析——刑事被害人救济困境的破解思路之一[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36-38.
被引量:7
2
王丽华,卢建平.
我国被害人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河北法学,2009,27(5):65-69.
被引量:13
3
田宏杰,严岩.
证券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由“董正青案”引发的思考[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53-60.
4
沈志先,徐世亮.
贯彻司法为民 彰显人文关怀——关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
.犯罪研究,2009(6):2-9.
被引量:5
5
范晓军,刘富生.
构建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
.财经政法资讯,2010(4):23-29.
被引量:2
6
管仁亮.
刑事被害人救助路径探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5):33-38.
被引量:3
7
王华伟.
论被害人补偿之对象范围[J]
.江汉学术,2013,32(2):51-60.
被引量:2
8
肖姗姗.
我国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的合理构建[J]
.时代法学,2019,17(2):45-57.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韩芳丽,刘振会.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考量[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8,24(4):58-61.
被引量:3
2
常素凤.
恢复性司法视角下的“赔钱减刑”现象[J]
.大家,2011(4):114-115.
3
谭志君,彭辅顺.
我国刑事和解的社会基础探析——以交通肇事犯罪为视角[J]
.新视野,2010(1):55-57.
4
邢彦明.
论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与救济[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3):38-43.
被引量:1
5
管仁亮.
刑事被害人救助路径探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5):33-38.
被引量:3
6
柴丽.
河南省取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限制的可行性分析[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67-70.
7
吴波.
试论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0):32-33.
8
曲涛,王小会.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被害人信托基金援助功能探析[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6):69-73.
被引量:2
9
吴爱红.
论民事赔偿在刑事量刑中的作用——“药家鑫后续案”的启示[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10(4):90-92.
10
高国梁,丁炜.
论新《刑事诉讼法》下的指定辩护制度[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33-36.
被引量:2
1
李曼丽.
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J]
.大观周刊,2011(2):102-102.
2
宋英杰.
建立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J]
.中州今古,2004,0(5):75-75.
3
雷连莉.
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价值基础探析[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4):55-58.
4
刘岸新.
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立论基础[J]
.天津检察,2012(1):15-18.
5
梁玉霞.
刑事被害补偿刍议[J]
.法商研究,1998,16(4):77-81.
被引量:38
6
杨春.
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略论[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5):132-136.
7
吕晓峰,简春林.
刑事被害人过错研究[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9,24(1):78-83.
被引量:2
8
刘薇薇,杨开湘,尹伟博.
简议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J]
.法制与经济,2009,18(8):7-9.
被引量:1
9
王素芬.
试论我国的监督体系[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9):34-36.
10
陈开菊,李慎鸿,付璐芳.
新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J]
.领导科学论坛,2014(12):54-55.
被引量:1
犯罪研究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