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最好证明
被引量:11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7-267,共11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同被引文献82
-
1董丽娟,杨阳,曾贞.茶树育种五十年的回顾与21世纪展望[J].湖南农业科学,2002(z1):23-26. 被引量:6
-
2付永能,崔景云,陈爱国,郭辉军.热带地区橡胶林和旱谷地户级水平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以西双版纳大卡老寨为例[J].云南植物研究,2000,22(S1):91-101. 被引量:14
-
3程焕,贺玮,赵镭,胡小松,吴继红.红茶与绿茶感官品质与其化学组分的相关性[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S1):375-380. 被引量:54
-
4陈亮,杨亚军,虞富莲.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展望[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4):389-392. 被引量:97
-
5詹梓金,张育松.福建古茶树的分布现状与保护设想[J].福建茶叶,1993,16(3):3-6. 被引量:5
-
6刘祖生,梁月荣,周巨根,赵东,陆建良.茶树育种与遗传研究50年基本总结[J].茶叶,2005,31(1):3-8. 被引量:18
-
7何大明,吴绍洪,彭华,杨志峰,欧晓昆,崔保山.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3):338-344. 被引量:123
-
8张一平,刘洋.云南古茶园与常规茶园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6(2):17-21. 被引量:21
-
9齐丹卉,郭辉军,崔景云,盛才余.云南澜沧县景迈古茶园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评价[J].生物多样性,2005,13(3):221-231. 被引量:43
-
10宋永全,苏祝成.云南古茶树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5):108-111.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11
-
1李民.元之前广西茶业发展[J].消费导刊,2009,0(19):227-227.
-
2殷丽琼,刘德和,王平盛,蒋会兵,矣兵,玉香甩.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云南古茶树树势恢复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2):359-362. 被引量:19
-
3何露,闵庆文,袁正.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J].资源科学,2011,33(6):1060-1065. 被引量:59
-
4段志芬,刘本英,汪云刚,谢瑾,孙雪梅,宋维希,矣兵,马玲.云南野生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10):102-104. 被引量:16
-
5孔祥瑞,杨军,王让剑,宋振硕.近10年我国茶树品种国审(鉴)情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58-17060. 被引量:2
-
6姜晓辉,吴华玲,陈栋,乔小燕.罗坑野生红茶感官审评及其生化组分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1):126-131. 被引量:6
-
7许长同,郭玉琼,张延辉,曾洪挺,黄振标,王艳娜.永泰古茶树研究与开发利用初报[J].东南园艺,2018,6(4):7-10. 被引量:5
-
8龚江红,吴顺福.勐腊县古树茶发展现状及永续利用[J].花卉,2021(8):179-181.
-
9刘洋,陈勤操,李义全,滕杰.江西太阳山野生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特征[J].茶叶通讯,2021,48(4):686-690. 被引量:2
-
10钟启鹏,郑万河,何环珠,谭曼曼.基于SWOT理论的闽南古茶树保护与利用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3(23):129-132.
二级引证文献112
-
1刘德和,殷丽琼,宋维希,肖星,夏锐.云南古茶园栽培管理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3(6):12-14. 被引量:7
-
2段学艺,胡华健,王家伦,曹雨,赵华富.黔西南州大茶树资源现状及其保护与利用[J].农技服务,2011,28(12):1736-1737. 被引量:9
-
3谭伟文,文礼章.农业文化遗产对现代食品安全保障功能的研究——以湖南芷江稻鸭共生系统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4):9-12. 被引量:3
-
4朱生东,何玉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农业考古,2012(5):36-40. 被引量:18
-
5李云娜,朱兴正,蒋会兵.云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2(11):39-42. 被引量:4
-
6段学艺,胡华健,朱强,王家伦,陈正武,何萍,高秀兵.贵州大树茶儿茶素组分及其品质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138-140. 被引量:8
-
7刘自强,周铁军,傅冬和.茶树树冠结构的多元差分方程组模型[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193-198. 被引量:1
-
8叶春球,陈高杰,修珍珍,王斌.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12,32(6):75-78. 被引量:7
-
9罗向前,李思颖,王家金,陈啸云,梁名志,周玉忠,蒋会兵.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调查[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1):46-51. 被引量:16
-
10段学艺,王家伦,胡华健,高秀兵.贵州西南部大树茶生化特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9):286-289. 被引量:10
-
1陈爱新.桂西北是茶树原产地中心的一部分[J].广西农业科学,1995,27(2):94-96. 被引量:9
-
2陈正武,曾庆鸿.贵州野生茶树和地方品种的利用与保护[J].中国茶叶,2004,26(4):24-25. 被引量:7
-
3周富裕.贵州茶树品种种植情况浅谈[J].贵州茶叶,2013,41(2):12-14. 被引量:7
-
4沈强,张小琴,李兰东,贺永龙.沿河古茶树茶叶的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5):88-90. 被引量:6
-
5李华超,张其生.遵义地区发展名、优、特茶叶区域经济的建议[J].贵州茶叶,1997(3):11-12.
-
6吕军.贵州普安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新农村(黑龙江),2013(20):109-109.
-
7罗庆芳.贵州高原,茶树主要的起源地[J].农业考古,2009(2):237-239. 被引量:18
-
8郭琳.茶园土壤的酸化与防治[J].茶叶科学技术,2008(2):16-17. 被引量:37
-
9陈开心.茶树起源于临沧[J].上海茶叶,2006(3):33-34.
-
10鲁成银,刘维华,李名君.茶树起源的同工酶初探[J].中国茶叶,1993,15(4):10-11.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