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民国时期上海银行业防弊与信用保证制度变革 被引量: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民国时期上海银行业舞弊案件的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出现一个高峰期,根本原因在于传统银行业信用保证制度生硬乏变。传统信用保证制度,以个人信用保证为基础,存在着保证人责任过大、舞弊赔偿没有保障等弊端。从取径西洋到变革传统信用保证办法,民国时期上海银行业信用保证制度变革主要采取信用保险和特种现金保证办法。中国第一信用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后,银行通过投保信用保险,达到职业信用保证效用。“特种现金保证办法”则以信用保证金为主要内容,是一种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自行保证方法。但以“特种现金保证办法”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制度变革,最后由于国民政府的消极否定而未能在全国广泛推广。
作者 孙建国
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7,82,共9页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6

  • 1陈锦江.《民国时期的信用及保证制度初探》.2002年8月北京“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 2弗朗西斯·福山 彭志华译.《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南出版社,2001年12月..
  • 3《保证人责任习惯(1927年12月上海总商会答复上海租界上诉院)》.严谔声编.《上海商事惯例》.上海新声通讯社,1936年版.第179页.
  • 4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总经理人通告第6号》(1931年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18-825页.
  • 5《交通银行行员保证规则》[J].人事管理,2.
  • 6《上海市兴业信托社,人事管理规则》[J].人事管理,1939,2.
  • 7《浙江兴业银行人事类档案》.上海市档案馆档案 Q268-01-00720.
  • 8徐启文.《如何改善职员担保制度》[J].银行周报,1936,20(10).
  • 9李权时.《论银行有革除现行保证制度之必要》[J].银行周报,1936,20(33).
  • 10陈其珊.《悼一有为青年自杀》.《新闻报》,1936年2月12日.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344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1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