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艾滋病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医学理论认为,艾滋病的病因不外"正虚"、"邪侵"两端。即邪毒入侵和精亏气虚;病机为脏腑虚损和气血津液失常;临床和实验研究已发现一批治疗艾滋病有效的中药,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艾滋病病毒,调整免疫功能和控制机会性感染,仅爱滋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述评。
作者
娄方璐
张毅
杜艾嫒
张印新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22-1823,共2页
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艾滋病
中医药
疗法
综述
分类号
R277 [医药卫生—中医学]
R512.9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41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10
1
张萍,祝希娴.
甘草及其制剂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J]
.中草药,1997,28(9):568-571.
被引量:45
2
刘洪普,顾军,张合恩.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03,6(12):985-986.
被引量:7
3
王健,许建阳.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现状及前景[J]
.武警医学,2003,14(10):582-585.
被引量:22
4
于志萍,王昌禄,顾晓波.
大豆皂苷的研究与进展[J]
.粮油食品科技,2002,10(3):17-18.
被引量:20
5
尹勇,段丽萍,刘玉生.
针灸治疗艾滋病23例[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2):29-30.
被引量:23
6
徐淑玲,关崇芬,翁新愚,吴小娴,卢耀增.
扶正祛邪中药复方对猴艾滋病模型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1):42-44.
被引量:17
7
杨秀芝,魏月芳.
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动态[J]
.天津药学,1995,7(1):57-58.
被引量:3
8
刘翠娥.
中药煎剂外用治疗HIV/AIDS皮肤病变疗效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0):839-839.
被引量:3
9
李志勇,郭勇,罗焕亮.
香豆素类化合物——抗HIV天然药物[J]
.生命的化学,1999,19(4):197-198.
被引量:14
10
张弛,张文远,杨克利,刘永辉.
针灸治疗艾滋病合并面瘫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2000,20(8):489-49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66
1
徐淑玲,王慧,关崇芬.
中研Ⅱ号对猴感染SIVmac251T细胞亚群及β_2-微球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33-36.
被引量:7
2
关崇芬,王忆浙,吴小閒,何伏秋,涂新明,魏强.
运用猴免疫缺陷病毒筛选抗艾滋病中药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3):162-163.
被引量:13
3
吕维柏.
克艾可治疗艾滋病毒感染者60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6):340-342.
被引量:6
4
陈晓光,韩锐.
甘草次酸对苯并芘诱发DNA损伤及非程序DNA合成的影响[J]
.药学学报,1994,29(10):725-729.
被引量:13
5
王健.
191例HIV感染者舌质瘀象的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1994,35(3):156-158.
被引量:12
6
严瑞琪,李俊丽,黄玫玲,黄小延,王辉云,冯启胜.
甘草甜素抑制致癌过程中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J]
.癌症,1995,14(4):245-248.
被引量:27
7
赵晓梅,吕维柏.
311例艾滋病并发皮肤粘膜感染分析及中药治疗[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2):55-56.
被引量:12
8
王健.
艾滋病人口腔念珠菌病的辨治体会[J]
.北京中医,1996,15(1):19-20.
被引量:10
9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M].科学出版社,1994.984.
10
曾庆平.人类艾滋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6.
共引文献
141
1
李靖,王军文.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10):524-524.
被引量:3
2
李靖,王军文.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研究[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9):584-584.
被引量:3
3
毛羽,王玉光,杨志云,王晓静,姜婷婷.
艾滋病相关皮肤病变的中医药研究回顾及161例病例分析[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8,2(4):332-336.
被引量:3
4
刘战,全星.
抗艾滋病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33):21-23.
被引量:3
5
宦明,顾文松.
中草药复方提取物治疗蛋鸡非典型新城疫[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6).
被引量:1
6
姬春燕.
用祖国医学发展疾控事业之我见[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S1):91-93.
7
蒋晓秋,吴碧华,曾昭淳,李梨,胡常林.
甘草总黄酮对氧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S1):26-28.
8
董艳梅,李洪源,姚振江,田文静,韩志刚,邱海岩,朴英爱.
甘草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研究[J]
.中药材,2004,27(6):425-427.
被引量:17
9
周天红.
中药降糖药理[J]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4,12(4):33-35.
被引量:16
10
王艳艳,张晓静,王桂英.
中药单体及复方制剂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J]
.中医研究,2004,17(6):59-60.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37
1
毛绍春.
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中药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S1):259-260.
被引量:6
2
贺金华,买尔旦.
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概况[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4,4(6):454-456.
被引量:24
3
向楠,李晓东.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4):92-93.
被引量:8
4
马乃珏.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体会[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27(7):18-19.
被引量:7
5
苏立稳.
试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中医病机[J]
.陕西中医,1994,15(4):164-165.
被引量:1
6
危剑安,孙利民,吕维柏,苏诚炼,许铣,李国勤,苏小游,黄霞珍,薛柳华,马赛那,那奥米.
中药治疗10年以上23例艾滋病病例报告[J]
.中医杂志,2005,46(11):829-831.
被引量:7
7
刘静.
中医药对艾滋病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6):83-84.
被引量:7
8
陈会良,顾有方,王月雷.
中草药化学成份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1):63-64.
被引量:29
9
胡建华,李秀惠,刘翠娥,王月珍,杜普,柏国仙,马丽琴.
100例艾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
.北京中医,2007,26(2):97-98.
被引量:32
10
邱红,谢世平,郭选贤.
HIV/AIDS患者274例中医证候流行病学分布[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2):363-364.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4
1
殷建华,吴剑,杨克宗,杨莉娅,邵宝平.
抗艾滋病中成药唐草片抗氧化性的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2009,11(12):38-39.
被引量:14
2
刘攀,汤先忻.
1999-2008年国内外艾滋病研究状况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疾病监测,2010,25(1):79-82.
被引量:5
3
李自力,赵莺,陈希.
艾滋病证型诊治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11,30(3):158-160.
4
沈珍.
治未病理论在中医药防治HIV无症状期的应用[J]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1):80-8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卢杰.
邢台市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回顾和思考[J]
.医学动物防制,2010,26(9):806-807.
2
卢杰.
中医辨证治疗HIV/AIDS 45例[J]
.河北中医,2011,33(2):201-202.
被引量:2
3
赵梅,周淑琴,杨莉娅.
天然药物抗HIV机制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4):729-734.
被引量:3
4
周淑琴,杨莉娅,姚虹,熊野娟,张一芳,唐浩.
唐草片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J]
.中成药,2012,34(5):971-973.
被引量:5
5
马丽娟,秦侠,彪巍,陈任,胡志.
2001-2011年中文期刊发表的艾滋病评价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12):1086-1088.
被引量:2
6
邵宝平,杨莉娅,李倩,黄艳春,陈竟青,汝芸,张敏.
唐草片的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J]
.上海医药,2014,35(21):20-23.
被引量:4
7
张丽军,姚亚敏,贾小芳,尹林,刘晓茜,沈银忠,卢洪洲,程能能.
唐草片对依非韦伦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J]
.中国药房,2015,26(4):454-457.
被引量:5
8
赵艳,陈任,赵然,梁辉,胡志,秦侠.
艾滋病防治领域公民社会组织中文文献计量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9):930-933.
被引量:6
9
燕纪法,吕相征,梁明修,魏宁.
2008-2014年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文献计量学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32(3):293-301.
被引量:8
10
赵益樊,郝冰冰,葛晓芹,马健博,刘启贵.
1989-2014年我国艾滋病防治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3):203-206.
被引量:3
1
朱冠芹,石廷新.
慢性肾炎的辨证施护[J]
.实用医技杂志,2002,9(9):715-715.
2
杨霓芝,王立新,林启展,毛炜,包礢.
通脉口服液治疗慢性肾炎气虚血瘀证32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3,35(1):19-21.
被引量:15
3
沈水娟,胡作祥,王涛.
黄芪注射液联合强的松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安徽医药,2005,9(6):426-426.
被引量:7
4
高巧林.
美国针灸治疗爱滋病的发展[J]
.中医药动态,1993(1):32-32.
被引量:2
5
王阶,除可冀.
中医药防治爱滋病的可能性及其方法探讨[J]
.云南中医杂志,1990,11(3):11-14.
6
蔡冠球.
爱滋病的中医药防治[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2):43-46.
被引量:9
7
何贤堂,邵进贤.
爱滋病防治研究的近况(综述)[J]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12(1):52-53.
8
蒋心悦.
浅析爱滋病的病因病机[J]
.中国医药学报,2001,16(6):41-42.
被引量:29
9
陈作霖,陆菁,王建钢.
从爱滋病的临床症状探讨针灸治疗的可行性[J]
.上海针灸杂志,1989,8(3):42-43.
被引量:4
10
王满利.
针灸佐治爱滋病9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6):277-277.
被引量:5
辽宁中医杂志
2007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