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论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并对这一理论体系的探索、形成过程及其内容结构作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自身的观点和看法。
作者
荣开明
机构地区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23,共5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分类号
D0-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467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
5467
1
张明伟.
军队干部道德建设方式创新思考[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2):18-22.
2
祝福恩.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新发展观的确立[J]
.学习与探索,2004(4):1-4.
被引量:2
3
房宏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性思考[J]
.学习与探索,2004(4):8-9.
4
刘建民,陈曦,李健.
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再认识[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36-41.
被引量:1
5
李默海.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与中国现代国家之建设[J]
.求实,2004(8):4-6.
6
路爱林.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与发展[J]
.求实,2004(8):7-10.
被引量:1
7
陈坚.
邓小平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J]
.求实,2004(8):11-14.
8
黄大建.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科学性解析[J]
.求实,2004(8):15-17.
9
李曜,刘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现代化建设[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54-57.
10
颜长青,刘俊.
论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自觉性[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114-117.
同被引文献
55
1
徐崇温.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起点的辩证分析[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2):14-18.
被引量:4
2
庄前生.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若干构想[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2):5-9.
被引量:23
3
杨雪冬.
公共权力、合法性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2):26-34.
被引量:18
4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载于2008年3月3日《文汇报》.
5
赵曜.《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光明日报》.2008年5月6日.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
李君如.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J]
.中共党史研究,2007(5):3-12.
被引量:4
8
沈宝祥.《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学习时报》2007年12月10日.
9
王怀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J]
.科学社会主义,2007(5):15-18.
被引量:15
10
秦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J]
.科学社会主义,2007(5):19-23.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4
1
刘华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框架及其内涵[J]
.重庆社会科学,2008(9):12-19.
2
赵付科,于艳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综述[J]
.中共党史研究,2009(2):104-110.
被引量:3
3
王娜娜.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研究[J]
.学理论,2009(4):32-33.
4
胡原,胡东.
正确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J]
.贵州社会科学,2009(12):35-38.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荣开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几个问题的再思考[J]
.学术论坛,2009,32(11):33-37.
2
荣开明.
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多视角探讨[J]
.江汉论坛,2012(3):5-10.
被引量:3
3
周洪光,李小丽,孔钺.
军事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战略素质及其培养[J]
.编辑学报,2018,30(S1):174-177.
被引量:1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J]
.党课,2012(13):17-18.
2
王芝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中心问题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2).
3
李雅静.
提高中国共产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思考[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5(1).
被引量:3
4
王中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演进——基于社会历史背景的分析[J]
.学理论,2012(19):40-42.
5
张锦花.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8):11-14.
6
金姣.
李先念爱国统一战线的思想与实践[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4(6):9-11.
7
于红.
科学发展观对“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继承和发展[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26(2):44-47.
8
廉颖.
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
.考试周刊,2011(43):51-52.
9
徐久刚.
社会主义思考的片断[J]
.党史文汇,2007(1):45-48.
10
李鹏,姚米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关系再思考[J]
.西安社会科学,2009,27(4):72-74.
江西社会科学
200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