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高校德育中关于“同理心”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所谓同理心(empathv)亦称共感、共情,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是EQ理论的专有名词.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提出:“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在一种相互理解的环境中.教师能真正做到以“同理心”对待学生,而学生亦能站在教师的立场考虑教师的用心,双方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真正了解对方的感受,那么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德育的实效性就会大大增强。
作者 何小梅
出处 《中国轻工教育》 2007年第4期39-41,共3页 China Education of Light Industr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7

  • 1张伟光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2Davis MH.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empathy.JSAS Catalog of Selected Documents Psychol 1980;10:85.
  • 3Gibbs JC,Arnold KD,Burkhart JE.Sex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moral judgment. Child Develop 1984;55(3): 1040-3.
  • 4Cohen D,Strayer J.Empathy in conduct-disordered and comparison youth.Develop Psychol 1996;32:988-98.
  • 5Eisenberg N,Lennon R.Sex Differences in Empathy and Related Capacities.Psychol Bull 1983;94:100-31.
  • 6高伟.建构发展性的学校道德教育环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5(3):31-36. 被引量:11
  • 7徐志远.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系统的建构原则[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22(4):53-57. 被引量:9

共引文献37

同被引文献23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