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红麻干皮加菌脱胶过程中静止发酵液成份分析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红麻子皮加菌脱胶过程中静止发酵液的成份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脱落物和总残渣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其增加幅度随脱胶的进程而逐渐降低;pH值在脱胶前期迅速降低,随后基本稳定,脱胶完成后回升;COD、微生物活菌量、可溶性糖和挥发酸在脱胶前期迅速增加,后期下降。
作者
彭源德
刘正初
冯湘沅
戴小阳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湖南农业大学生化室
出处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4-37,共4页
China's Fiber Crop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红麻
加菌脱胶
发酵液
分类号
TS123.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4
1
彭源德,刘正初,冯湘沅,孙庆祥.
红麻天然水浸脱胶过程中微生物群体、COD和pH值测定[J]
.中国麻作,1996,18(4):33-35.
被引量:4
2
刘正初,彭源德,孙庆祥.
黄麻和红麻脱胶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3):28-34.
被引量:11
3
杨瑞鹏,邓岑华,张宁欣,赵学慧.
红麻微生物酶法快速脱胶研究——Ⅰ.脱胶酶产生菌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J]
.中国麻作,1991,13(3):45-47.
被引量:8
4
孙庆祥,罗才安,刘正初,杨瑞林,彭源德.
黄麻和红麻微生物脱胶研究 Ⅲ、陆地湿润脱胶技术研究[J]
.中国麻作,1991,13(2):29-32.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孙庆祥.
麻类作物的微生物脱胶(综述)[J]
.中国麻作,1981,3(1):38-41.
被引量:27
2
刘正初,彭源德,孙庆祥.
黄麻和红麻脱胶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3):28-34.
被引量:11
3
孙庆祥,中国麻作,1981年,1期,38页
4
孙庆祥,罗才安,刘正初,杨瑞林,彭源德.
黄麻和红麻微生物脱胶研究 Ⅲ、陆地湿润脱胶技术研究[J]
.中国麻作,1991,13(2):29-32.
被引量:8
5
孙庆祥,刘正初,彭源德,罗才安,邓国华.
黄麻和红麻微生物脱胶研究 Ⅳ.鲜皮和鲜杆陆地湿润脱胶技术研究[J]
.中国麻作,1992,14(1):29-3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23
1
郑来久,刘剑宇.
黄红麻微生物脱胶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3):66-70.
被引量:2
2
彭源德,刘正初,孙庆祥.
黄麻红麻陆地湿润脱胶的污染分析[J]
.中国麻作,1994,16(4):25-28.
被引量:3
3
刘正初,彭源德,孙庆祥.
黄麻和红麻脱胶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3):28-34.
被引量:11
4
何连芳,孙玉梅,刘茵,曹方.
亚麻微生物脱胶优势菌的选育及其应用[J]
.工业微生物,2005,35(4):25-28.
被引量:11
5
彭源德,刘正初,冯湘沅,孙庆祥.
红麻天然水浸脱胶过程中微生物群体、COD和pH值测定[J]
.中国麻作,1996,18(4):33-35.
被引量:4
6
冯湘沅,刘正初,彭源德.
红麻干皮加菌振荡脱胶过程中发酵液成份的变化规律[J]
.中国麻作,1997,19(4):39-42.
被引量:7
7
彭源德.
红麻生物制浆展望[J]
.中国麻作,1998,20(4):29-33.
被引量:2
8
马洪雨,王占奎,俞阗,王显生,麻浩.
黄麻生物脱胶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09(11):11-14.
被引量:6
9
蒋建雄,李宗道,赵文魁.
麻类作物微生物工程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1999,13(1):45-47.
被引量:3
10
卢士森,陈季华,黄秀宝.
生物能力学原理在红麻好氧性微生物脱胶中的应用[J]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9,25(4):63-6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7
1
金关荣,胡镇修,傅福道,彭源德,刘正初,李金先,王云琴,蔡为民,金群力.
南方冬(春)播亚麻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副产品多梯度利用[J]
.中国麻业,2004,26(4):191-193.
被引量:9
2
曾宇成,张树政.
海枣曲霉β-木糖苷酶的提纯和性质[J]
.微生物学报,1993,33(6):427-433.
被引量:5
3
段玉华.
搞好试验示范 改革沤麻技术[J]
.中国麻作,1993,15(3):44-46.
被引量:1
4
王立群,关凤芝,张福修,赵德宝,徐丽珍,宋宪友,果瑞平,宣世纬.
亚麻微生物脱胶技术的研究──1脱胶菌株的筛选[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5(2):182-185.
被引量:16
5
孙庆祥.
麻类作物的微生物脱胶(综述)[J]
.中国麻作,1981,3(1):38-41.
被引量:27
6
何嵩山.
河南省在发展红麻生产中是如何解决两个技术难关的[J]
.中国麻作,1981,3(2):24-25.
被引量:1
7
刘仕龙.
麻田就地沤麻红麻高产优质[J]
.中国麻作,1981,3(3):27-28.
被引量:2
8
钟继诚,李玉祥,王静芳.
麻田沤麻的好处和沤麻技术[J]
.中国麻作,1983,5(3):17-18.
被引量:1
9
程远帆,程渚川.
积极推广围塘精洗 夺取黄红麻优质高产——浙江省萧山县黄、红麻围塘精洗调查报告[J]
.中国麻作,1983,5(3):19-21.
被引量:2
10
刘瑞奎.
利用塑料棚升温沤洗红麻[J]
.中国麻作,1983,5(3):22-2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9
1
彭源德.
亚麻生物脱胶研究综述[J]
.中国麻业,2004,26(6):293-295.
被引量:11
2
冯湘沅,刘正初,彭源德.
红麻干皮加菌振荡脱胶过程中发酵液成份的变化规律[J]
.中国麻作,1997,19(4):39-42.
被引量:7
3
卢士森,陈季华,黄秀宝.
生物能力学原理在红麻好氧性微生物脱胶中的应用[J]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9,25(4):63-67.
被引量:1
4
卢士森,黄秀宝,陈季华.
我国红麻纤维厌氧微生物脱胶研究现状[J]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9,25(6):107-110.
被引量:1
5
卢士森,陈季华,黄秀宝.
含氮添加剂对红麻好氧微生物脱胶的影响[J]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2000,26(1):70-73.
被引量:3
6
彭源德,刘正初,冯湘沅.
红麻鲜茎加菌脱胶过程中有机物动态变化规律[J]
.中国麻作,2000,22(1):35-38.
7
杨礼富,刘正初,彭源德,冯湘沅,杨喜爱.
多粘芽孢杆菌T1163在红麻发酵过程中分泌脱胶酶种类的初步研究[J]
.中国麻作,2001,23(1):13-18.
8
杨礼富,刘正初,彭源德,冯湘沅,杨喜爱.
红麻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脱胶酶的特性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01,22(2):76-81.
被引量:4
9
杨礼富.
红麻微生物脱胶研究进展[J]
.中国麻作,2000,22(3):34-3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杨英贤.
麻纤维脱胶的现状与对策[J]
.山东纺织科技,2005,46(1):51-54.
被引量:8
2
于丽红,唐淑娟,韩连顺.
乌拉草纤维——一种新型的纺织纤维材料[J]
.山东纺织科技,2006,47(1):54-56.
被引量:20
3
白延坤,刘秉钺,何连芳.
韧皮纤维生物脱胶的研究进展[J]
.造纸科学与技术,2006,25(2):34-38.
被引量:3
4
白延坤,刘秉钺,何连芳,黄娜.
光叶楮白皮生物法脱胶[J]
.纸和造纸,2006,25(B06):55-58.
被引量:3
5
白延坤,刘秉钺,何连芳.
韧皮纤维生物脱胶制浆的研究及发展[J]
.中国造纸学报,2006,21(3):88-92.
被引量:6
6
白延坤,刘秉钺,何连芳,黄娜.
光叶楮白皮生物脱胶制浆及其机理研究[J]
.中国造纸学报,2006,21(4):22-25.
被引量:3
7
白洋,李宁.
黄、红麻纤维的脱胶方法及国内外发展现状[J]
.山东纺织科技,2007,48(2):47-49.
被引量:2
8
陈浩,关凤芝,王立群,宋宪友,吴广文.
亚麻雨露快速生物脱胶技术研究 Ⅰ.脱胶菌株的筛选[J]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6):339-343.
被引量:2
9
朱洁文,伍波,孙焕良.
麻类纤维脱胶工艺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7,21(B12):701-704.
被引量:11
10
周国英,李河.
竹材木质素选择性降解菌株的分子鉴定[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4):497-501.
被引量:3
1
冯湘沅,刘正初,彭源德.
红麻干皮加菌振荡脱胶过程中发酵液成份的变化规律[J]
.中国麻作,1997,19(4):39-42.
被引量:7
2
孙庆祥,秦翠颜.
黄麻和红麻微生物脱胶研究 Ⅰ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T1163的分离、鉴定和脱胶试验[J]
.中国麻作,1988,10(3):1-6.
被引量:6
3
彭源德,严理,唐守伟,温岚,朱作华,朱爱国,熊和平.
大麻快速生物脱胶过程中发酵液成分变化[J]
.纺织学报,2009,30(3):48-52.
被引量:7
4
田英华,刘晓兰,郑喜群,王路,姜彩霞,秦松颖.
基于酶法的亚麻脱胶液成分研究[J]
.毛纺科技,2014,42(6):25-27.
被引量:1
5
吕新芬.
真丝绸302环氧树脂整理后耐洗性的探讨[J]
.丝绸,1994,31(7):20-21.
被引量:4
6
郁葱,王锋,沈新宇,王桂平.
棉/莱赛尔型靛蓝色织牛仔布的定量分析[J]
.江苏纺织,2010(8):46-48.
被引量:5
7
王倩,贾丽霞,肖远淑,单国华,孙淑娟.
新型活性染料在和田地毯羊毛纱线上的应用[J]
.上海纺织科技,2012,40(10):8-11.
被引量:3
8
艾比拜·买买提,杨忠,叶润华,杨传强.
新疆彩色棉纤维化学成份分析及与白棉对比[J]
.新疆纺织,2005(3):18-20.
被引量:3
9
徐僔,丁渌,周新文,白红进,罗淑萍,刘谦光,高永吉,陈战国.
棉纤维含糖量分析测定的研究[J]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1994,6(1):1-9.
被引量:3
10
U.Schloβer,T.Bahners,E.Schollmeyer,J.S.Gutmann,G.Grüner,海雪珍(译),李毓陵(校).
声学分析测定织物手感[J]
.国际纺织导报,2013,41(10):45-47.
被引量:1
中国麻作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