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脾切除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1月至2005年2月期间进行传统开腹脾切除术或腹腔镜脾切除术的8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75个月,平均随访19.2个月。43例(52%)完全显效(complete response,CR),19例(23%)部分显效(partial response,PR),20例(24%)脾切除术治疗无效(No response,NR)。CR+PR组患者年龄较NR组年轻(P=0.041),而性别、病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R组与NR组病例组成(激素依赖型/激素无效型)差异有显著性,CR+PR组激素依赖型比例高于NR组(P<0.001)。CR+PR组激素无效型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有效率高于NR组(P< 0.001)。CR+PR组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后血小板数目峰值及术前骨髓检查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NR组患者(P分别为0.004、<0.001和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及术后血小板数目峰值是脾切除术疗效的预后因子(P分别为0.048、0.029和0.001)。[结论]脾切除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良好效果。年龄轻、激素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术前血小板计数或术后血小板数目峰值及术前骨髓检查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较高者疗效较好。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133-134,共2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