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接受美学观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是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纲领性文献。它提高了小说的文学地位,给后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深远影响。同时,这篇文章蕴涵了丰富的接受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注重读者的审美需求和强调文学的社会效果。
作者
廖华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广西 南宁
出处
《语文知识》
2007年第4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梁启超
小说
读者审美
社会效果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5
1
曾扬华.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与批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5):10-14.
被引量:3
2
檀传宝.
道德情感、审美情感与道德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1997(1):11-14.
被引量:21
3
靖国平.
道德的审美特性与德育审美化[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1(3):87-91.
被引量:9
4
陈琦.
不是道德判断,是审美判断——释去学生对《读〈伊索寓言〉》的一处阅读困惑[J]
.语文学习,2006(4):37-38.
被引量:1
5
肖向明,杨林夕.
审美与功利的纠葛——梁启超“文体革命”的文学之思[J]
.惠州学院学报,2007,27(1):35-40.
被引量:1
6
孙玉丽.
建构课堂审美文化[J]
.江苏教育研究,2008(3):12-15.
被引量:1
7
刘敏.
近代经世致用思潮与近代小说[J]
.文学遗产,1995(3):89-98.
被引量:2
8
檀传宝.
德育形态的历史演进与现实价值[J]
.教育研究,2014,35(6):25-32.
被引量:54
9
王行,刘雨.
当代审美精神的失落及其复归策略思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7-31.
被引量:9
10
陈丽.
审美与道德——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道德观[J]
.国外文学,2018(1):28-3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邓阳.
探析《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新小说本体[J]
.山东青年,2019,0(9):230-232.
2
王林,靖国平.
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审美追求及其培养路径[J]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2019,0(10):4-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喻梅.
小学德育审美化情境创设策略[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1(1):18-19.
1
李国文.
论“拜把子”[J]
.海内与海外,2006(12):37-39.
2
覃兢业,蒋连芬.
及人、入人、感人、化人——对梁启超“熏”、“浸”、“刺”、“提”的美学解读[J]
.惠州学院学报,2008,28(5):50-53.
3
高曼霞.
论刘勰的接受美学观[J]
.北方论丛,2005(4):18-19.
被引量:3
4
王丽亚.
E.M.福斯特小说理论再认识[J]
.外国文学,2004(4):34-38.
被引量:6
5
王楠.
从《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看梁启超小说理论的功能和地位[J]
.消费导刊,2008,0(2):221-221.
6
杨建.
承前启后,上下求索——从《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看现代文学进程[J]
.山花(下半月),2010(5):147-149.
7
杨建.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文学史意义[J]
.山东社会科学,2009(S1):121-122.
被引量:2
8
姚萌萌.
亦真亦幻如诉如怨——戴望舒《雨巷》赏析[J]
.祖国(教育版),2013(5):99-100.
9
罗光琼.
论《伤逝》中的“局长手谕”[J]
.青春岁月,2012,0(12):20-20.
10
何曙.
试论姚斯的接受美学观[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38-139.
被引量:5
语文知识
200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