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构准确、合理的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各级各类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中心问题。高职院校管理者不仅要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而且要有正确的人才培养的质量观。
作者
张天鹤
机构地区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出处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6,共2页
Adult Education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目标
模式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1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许玉清.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5(2):31-33.
被引量:15
2
翟向阳.
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J]
.职教论坛,2005,21(06S):17-20.
被引量:79
3
贺志强.
关于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借鉴与创新[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5,0(2):3-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赵树凯.浅议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J】[J].中国电子教育,1998,(4).
2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杨应崧主编.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4
龚怡祖.
略论大学培养模式[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9(1):86-87.
被引量:122
5
曾冬梅,黄国勋.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层次与涵义[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1(1):21-24.
被引量:73
6
李志宏,王伟,李津石.
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 规范管理[J]
.中国高等教育,2003(7):39-40.
被引量:64
7
张尧学.
坚持就业导向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03(13):11-13.
被引量:85
8
解决高职教育定位问题拖不得了[J]
.中国高等教育,2004(2):3-3.
被引量:23
9
周济.
统一思想 狠抓落实 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
.中国高等教育,2004(6):3-9.
被引量:105
共引文献
91
1
李德俭,李春友.
困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因素探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35):8-10.
2
庄昊.
“办学理念 教育教学思想”之我见[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3):62-64.
3
毛行宇.
基于能力素质分析的高职财经专业课程改革思路[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8,24(2):53-54.
被引量:1
4
郭剑.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206-206.
被引量:1
5
何应林,宋兴川.
高技能人才概念研究[J]
.职教论坛,2006,22(01S):18-20.
被引量:62
6
赵生群.
《左传》疑义新探(僖公篇)[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1):73-75.
7
刘江成,荣联清,郭松林,张彩华.
高职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其内涵的思考[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4):45-47.
被引量:1
8
谢璇.
审计质量控制探讨[J]
.甘肃农业,2006(4):164-165.
被引量:2
9
林大庞.
在就业压力下农业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甘肃农业,2006(4):165-165.
被引量:2
10
张小利.
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目标体系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5):21-2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7
1
卢兆梅.
对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的理性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7(1):50-52.
被引量:2
2
楼一峰.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J]
.职教论坛,2005,21(04S):25-27.
被引量:40
3
程介明.
教育问:后工业时代的学习与社会[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4):5-14.
被引量:26
4
罗碧华.
浅议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109-111.
被引量:2
5
康礼志.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特色分析[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3):67-69.
被引量:1
6
李辉,刘传玺.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7(30):145-146.
被引量:14
7
常小勇.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8(2):54-56.
被引量:80
8
解滨.
大力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97-97.
被引量:1
9
何农.
论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团队建设[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7):118-120.
被引量:4
10
汤新祥,曾劲.
江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J]
.教育评论,2008(3):106-10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钟加殿.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刍议[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4):125-127.
2
琚四化.
职业的不确定性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J]
.职业教育研究,2009(1):10-11.
被引量:1
3
李红浪,张立青.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初探[J]
.职教论坛,2009,25(12Z):15-16.
4
颜泽玲.
图书开放要面向市场经济中的人才培养[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9):13-14.
5
朱文豪.
基于“SQD”耦合模式的高职人才培养方略探究——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1):57-59.
6
周梅梅.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6):24-28.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宏镜.
计算机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分层教学阶段总结[J]
.电脑学习,2009(4):105-106.
1
胡彩业.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与实践[J]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6):133-134.
被引量:2
2
田和平.
非学历继续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4.
3
任建国.
非学历继续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
.价值工程,2011,30(28):214-215.
被引量:3
4
张博.
浅析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者的“人文关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J]
.辽宁高职学报,2005,7(4):23-24.
5
张丽瑰.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
.考试周刊,2009(3):65-66.
6
王向晖.
对构建职业教育发展体系的几点思考[J]
.考试周刊,2011(31):193-194.
7
陈列.
微信给高职学生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25):169-170.
8
刘顺清,温欣.
高职院校“双证融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12(1):41-42.
9
杨璐.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
.企业导报,2014,0(9):147-147.
被引量:1
10
顾善远.
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创新[J]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2):1-4.
被引量:1
成人教育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