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恶之花》看波德莱尔的美学观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沙尔·波德莱尔在法国诗歌乃至欧美诗坛上的地位都是划时代的,他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他的作品侧重于揭露生活的阴暗与丑恶,将"丑"划入艺术审美的范畴,诗集《恶之花》集中体现了波德莱尔的美学观念,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作者
陈书平
机构地区
郧阳师专中文系
出处
《民族论坛》
2007年第12期38-39,共2页
Minzu Tribune
关键词
波德莱尔
《恶之花》
以丑为美
化丑为美
分类号
I565.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1
廖星桥.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3):77-82.
被引量:2
2
程抱一.
论波德莱尔[J]
.外国文学研究,1980,2(1):58-63.
被引量:12
3
赵晓丽,屈长江.
沉没在自己的凝血中的太阳——读波德莱尔的《恶之花》[J]
.外国文学评论,1990(3):102-106.
被引量:2
4
刘波.
波德莱尔“应和”思想的来源[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4):22-27.
被引量:12
5
刘波.
《应和》与“应和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基础[J]
.外国文学评论,2004(3):5-18.
被引量:21
6
钟丽茜.
波德莱尔诗歌中的“现代性意义危机”及其救赎方式[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2):40-45.
被引量:3
7
刘波,尹丽.
波德莱尔作品汉译回顾[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2):62-69.
被引量:5
8
李凌鸿.
波德莱尔恋曲变奏[J]
.法国研究,2008(1):23-31.
被引量:2
9
肖伟胜.
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思想及其开创性意义[J]
.学术月刊,2008,40(8):116-123.
被引量:10
10
潘道正.
恶之花绽放的理由——试论波德莱尔的审丑思想[J]
.兰州学刊,2009(5):172-17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成媛媛.
浅谈《恶之花》中的女性形象[J]
.长安学刊,2012(2):28-30.
2
宋奇论.
论《恶之花》中的轻与重[J]
.文学教育,2018,0(25):76-79.
1
罗家坤.
《金瓶梅》审“丑”谈[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7(2):75-78.
被引量:2
2
王梦湖,马金峰.
对亚里士多德有关“丑”的思想的批判[J]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1):69-71.
3
韩国春,蔚华萍.
世情的现实摹写,反传统的审美倾向——浅谈《金瓶梅》在美学观念、叙事方式方面的突破[J]
.电影文学,2007(16):63-64.
4
熊海英.
《荒原》中荒原意识的构筑与演绎[J]
.云梦学刊,2009,30(5):115-117.
被引量:3
5
宫小兵.
论海明威创作死亡主题的美学内涵[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4):36-38.
被引量:1
6
何怀玉,刘道章.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美(续载)[J]
.诗词月刊,2009(3):83-87.
7
王坤.
浅论西方美学史上的美与丑——从雨果、波德莱尔、罗丹说起[J]
.北方文学(下),2015,0(6):82-83.
8
姜耕玉.
寓真于诞 谐中见庄——论喜剧的审美特征[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6):112-117.
9
宋坚.
化腐朽为神奇——论艺术“化丑为美”的审美功能[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7(4):16-20.
被引量:1
10
蔡毅.
韩愈诗“以丑为美”说[J]
.文史知识,1996(6):38-42.
被引量:1
民族论坛
2007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