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接受和文化过滤——论卞之琳对“荒原冲击波”的接受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受到了一股被称之为"荒原冲击波"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直接催生了现代诗派。卞之琳在这段时期受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艾略特的影响颇深,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由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呈现出追求知性、冷峻的风格倾向。但这种影响在卞之琳身上更多的表现在在诗艺层面,这就显现出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文化过滤机制的作用。
作者 周海霞
出处 《科教文汇》 2008年第2期156-157,共2页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23

  • 1施蛰存.《又关于本刊中的诗》[J].现代,1933.
  • 2何其芳.《论梦中道路》[N].《大公报·文 艺》,1936年7月19日.
  • 3卞之琳.《<雕虫纪历>自序》,《雕虫纪历》第15-1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 4赵萝蕤:《艾略特与(荒原)》,《我的读书生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7-17页
  • 5赵萝蕤.《我的读书生涯》,《我的读书生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 6孙玉石.《现代诗歌中的现代主义》.《西方文艺思潮与20世纪中国文学》.第297-29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 7卞之琳.《(徐志摩选集)序》,《人与诗:忆旧说新》.第39页.
  • 8荪波.《利威斯的三本书》[J].新月,.
  • 9叶公超.《爱略特的诗》[J].清华学报,.
  • 10曹葆华.《现代诗论序》[J].诗与批评,.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