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消费时代的儿子”——对余华《兄弟》“上海复旦声音”的批评 被引量: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余华的《兄弟》是好作品还是坏作品?当代批评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然,一部作品,尤其是知名作家的作品,引起人们的争议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兄弟》作品引起的巨大争议,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作者余华在当代文坛的重要位置以及批评家、读者对他的巨大期待。众多批评家对于《兄弟》的巨大认知歧议以及褒贬两重天的截然相反评价,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疑问。
作者 张丽军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2,共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二级参考文献19

  • 1景雯.死亡事件与报复模式[J].当代作家评论,2007(2):76-81. 被引量:1
  • 2术术 丁立华.《余华:"正面强攻"我们的时代》[N].新京报,2005年7月22日.
  • 3《傲慢与偏见-清点“韩白之争”》,《南方周末》,2006年4月6日.
  • 4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第三幕第四场,《莎士比亚全集》第5卷,朱生豪译.译林出版社,1998年,352页.
  • 5周作人.《上下身》,收《雨天的书》,止庵枝订“周作人自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 6《为余华拔牙》,杜士玮等主编.2006年6月,同心出版社出版.
  • 7《兄弟》(下),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108页,第352页,第436页,351页.
  • 8《张钰:用明摆着的无耻对付潜在的无耻》,记者张捷,《南方周末》,2006年11月23日.
  • 9《兄弟》(上),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第201页,第197页.
  • 10成钰亭译.《巨人传》,第7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同被引文献139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3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