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文化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的转向 被引量:5

Tendencie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net cultur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网络文化是现实生活的改造性力量,它可能成就一种新的伦理范型,既为个体道德决断权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能,也为道德超越义利之争、重返道德本真提供了一种可能。在这种新的文化与伦理范型下,要求学校道德教育能够开展真正的对话与开放式的教育,在归还学生道德决断权的前提下,养成学生的道德决断能力,同时,道德教育的逻辑要超越义与利之争,从通体性出发,唤起学生本真的道德欲求。 Net culture is considered as a creative force to enable an individual moral to be endowed with its truism in a moral model, in which pedagogical dialogue may be implemented with an open moral education and in which students are developed with decisive moral force or their built - in moral desire in schools.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39-143,共5页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基金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青少年学生网络生活及其道德指导方略研究(EEA050198)”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经费资助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道德教育 道德决断能力 道德欲求 net culture moral education decisive force desi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许为民.网络技术的文化价值探析[EB],http://phil.zju.edu.cn/communion/meeting/20019/paper23.asp.
  • 2何保建.透过网络社会现象看网络伦理的本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2):35-36. 被引量:2
  • 3刘永谋,侯杰.论网络伦理的后现代转向[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2):11-14. 被引量:18
  • 4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纬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 5[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 6顾晓鸣.网络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A].鲍宗豪.网络文化与当代社会文化[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 7[法]索朗索瓦·于连著,宋刚译.道德奠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8[美]罗伯特·赖特著,陈蓉霞,曾凡林译.道德的动物——我们为什么如此[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 9[英]齐格蒙·鲍曼著,郁建兴等译,何百华译校.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 10樊浩.伦理感、道德感与“实践道德精神”的培育[J].教育研究,2006,27(6):3-10.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9

  • 1王振林.透视后现代伦理学[J].人文杂志,2004(6):20-23. 被引量:4
  • 2康德.康德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108.
  • 3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1999..
  • 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47.
  • 5.孟子·滕文公上[M].,..
  • 6黑格尔.哲学科学全书纲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70.
  • 7托马斯·内格尔.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54—156.
  • 8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8、9、27、30、2、2.
  • 9刘大椿,刘永谋.技术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的困惑——以虚拟现实及其沉浸性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3(3):20-25.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38

同被引文献31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