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棕色蘑菇的栽培特性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选择适合我省栽培的蘑菇品种和最佳栽培基质配方,设计了棕色蘑菇1号、大棕蘑和双孢蘑菇2796,分别利用配方1和配方2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2更适合3个品种的生长,棕色蘑菇1号与大棕蘑的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产量均比2796略低,生物转化率约为25%。棕蘑1号具有较强的耐低温性。
作者
华秀红
宋金俤
刘超
机构地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出处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1期25-26,共2页
Edible Fungi of China
关键词
棕色蘑菇
双孢蘑菇
生物转化率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
1
章忠梅,柴祥法,俞木青.
棕色蘑菇ZM-1栽培技术初探[J]
.食用菌,2003,25(2):29-30.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5
1
曾辉.
褐色蘑菇透气袋栽培种制作的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0,29(1):23-27.
被引量:3
2
丁李春,阮瑞国.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棕色蘑菇生长的影响[J]
.闽东农业科技,2010(1):1-2.
3
丁李春,阮瑞国.
不同配方培养料栽培棕色蘑菇比较试验[J]
.食用菌,2010,32(6):35-35.
被引量:1
4
曾应林.
棕色蘑菇栽培技术要点[J]
.食用菌,2013,35(6):58-59.
被引量:1
5
郭仲杰,蔡志欣,曾志恒,卢圆萍,陈美元,廖剑华.
棕色蘑菇杂交新品种的选育[J]
.福建轻纺,2021(5):11-1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2
1
宫志远,任鹏飞,李瑾,姚强,任海霞,曲玲.
香菇鲁香L01、鲁香L02新品种栽培试验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9,28(3):18-20.
被引量:3
2
李成华,张永丹,刘吟,边银丙,黄文.
采收期对双孢蘑菇采后耐贮性品质影响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9,28(5):46-49.
被引量:18
3
温亚丽,曹晖,潘迎捷.
两种PCR方法对木耳属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评价(英文)[J]
.微生物学报,2004,44(6):805-810.
被引量:8
4
温亚丽,曹晖,潘迎捷.
ERIC技术在紫木耳亲缘关系鉴定上的应用研究[J]
.菌物学报,2005,24(1):53-60.
被引量:15
5
梁建光,杨立红,王晓洁,黄清荣,冯培勇,蔡德华,邹志辉.
不同条件对食用菌酯酶同工酶谱多态性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4):500-504.
被引量:10
6
戴建清.
双孢蘑菇透气大塑料袋栽培种小麦基质调质研究[J]
.福建轻纺,2006(9):14-20.
被引量:4
7
苏春丽,唐传红,张劲松,陈明杰,潘迎捷.
基于rDNA ITS序列探讨中国栽培灵芝菌株的亲缘关系[J]
.微生物学报,2007,47(1):11-16.
被引量:39
8
林朝洪,倪学勤,曾东,周小秋.
重复序列ERIC(IRU)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2007,47(2):370-373.
被引量:18
9
宋金俤,华秀红,林金盛,刘超.
棕色蘑菇主要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J]
.食用菌学报,2007,14(2):86-90.
被引量:15
10
张红梅,吕长武,吕杰,曾宪贤,张军.
同工酶技术在食用菌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
.种子,2007,26(7):44-4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9
1
牛瑛萍,贺永喜,王卫东.
贺兰山野生柳黄蘑菌株特性及驯化栽培技术[J]
.中国食用菌,2009,28(4):12-14.
2
曾辉.
褐色蘑菇透气袋栽培种制作的关键技术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0,29(1):23-27.
被引量:3
3
姚强,高兴喜,宫志远,任海霞,刘岩,任鹏飞,曲玲,李瑾.
基于ERIC-PCR棕色蘑菇亲缘分析[J]
.中国食用菌,2011,30(1):51-53.
4
姚强,高兴喜,宫志远,任海霞,刘岩,任鹏飞,韩建东,曲玲,李瑾.
十一株棕色蘑菇栽培性状及亲缘关系分析[J]
.食用菌学报,2010,17(4):18-22.
被引量:1
5
王玉,李政,黄亮,班立桐.
棕色蘑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J]
.中国酿造,2011,30(9):138-140.
被引量:8
6
王玉,黄亮,班立桐,邸鸿儒.
不同覆土处理对棕色蘑菇出菇数量和产量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2(9):173-174.
被引量:1
7
陈帅君,黄亮,王玉,班立桐,孙茜.
棕色蘑菇菌丝液体培养基的优化[J]
.北方园艺,2015(8):150-152.
被引量:4
8
王玉,黄亮,孙宁,杨红澎,班立桐.
国内外棕色蘑菇主栽品种的对比分析[J]
.农业工程技术,2018,38(31):68-71.
9
郭仲杰,蔡志欣,曾志恒,卢圆萍,陈美元,廖剑华.
棕色蘑菇杂交新品种的选育[J]
.福建轻纺,2021(5):11-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王玉,黄亮,班立桐,邸鸿儒.
不同覆土处理对棕色蘑菇出菇数量和产量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2(9):173-174.
被引量:1
2
张敏,李红,刘娜,肖千明.
宾王菇不同菌株亲缘关系的分析[J]
.食用菌,2013,35(3):21-22.
被引量:1
3
金萍.
鸡腿菇富锌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2):47-51.
被引量:3
4
陈帅君,黄亮,王玉,班立桐,孙茜.
棕色蘑菇菌丝液体培养基的优化[J]
.北方园艺,2015(8):150-152.
被引量:4
5
曾志恒,戴建清,程翊,曾辉.
双孢蘑菇透气袋栽培种工厂化生产HACCP体系的构建[J]
.福建农业学报,2015,30(3):273-277.
被引量:4
6
焦迎春,余梅,邱冬梅.
“草原一号”液体菌种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J]
.北方园艺,2016(2):139-142.
7
赵安,王翟,班立桐,黄海东,杨阳,黄亮.
苇蘑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J]
.天津农业科学,2016,22(9):136-140.
被引量:4
8
柯斌榕,兰清秀,卢政辉,廖剑华.
福建省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变革与发展[J]
.食药用菌,2017,25(1):12-19.
被引量:11
9
王玉,徐银莉,唐微,李政,巩继贤,张健飞,班立桐,郁彭.
新型天然棕色素在羊毛织物上的染色性能研究[J]
.纺织导报,2017(4):35-38.
10
王玉,夏文,李政,黄亮,班立桐,郁彭.
棕色蘑菇子实体和液态发酵菌丝体的氨基酸对比分析[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8):109-111.
被引量:2
1
曾应林.
棕色蘑菇栽培技术要点[J]
.食用菌,2013,35(6):58-59.
被引量:1
2
章忠梅,董庆富,章钢明,朱徐燕.
棕色蘑菇栽培特性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07,48(3):285-287.
被引量:4
3
卢永彬,蒋文泽.
棕色蘑菇无公害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0,41(3):42-44.
被引量:2
4
棕色蘑菇的栽培前景如何?[J]
.上海农村经济,2004(5):43-43.
5
庞茂旺,赵淑芳,万鲁长,高霞,田召玲.
棕色蘑菇菌丝的生物学特性试验测定[J]
.食药用菌,2010,18(1):37-38.
被引量:1
6
宋金俤,华秀红,林金盛,刘超.
棕色蘑菇主要特性及营养成分分析[J]
.食用菌学报,2007,14(2):86-90.
被引量:15
7
丁李春,阮瑞国.
不同配方培养料栽培棕色蘑菇比较试验[J]
.食用菌,2010,32(6):35-35.
被引量:1
8
丁李春,阮瑞国.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棕色蘑菇生长的影响[J]
.闽东农业科技,2010(1):1-2.
9
姚强,高兴喜,宫志远,任海霞,刘岩,任鹏飞,韩建东,曲玲,李瑾.
十一株棕色蘑菇栽培性状及亲缘关系分析[J]
.食用菌学报,2010,17(4):18-22.
被引量:1
10
王新红,李琳.
双孢菇新品种——褐蘑菇SD-1[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26-26.
中国食用菌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