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淮河淮南段底泥氮磷垂直分布研究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淮河淮南段国家控制断面柱状样底泥的岩性、理化性质及氮磷形态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0cm内底泥的含水率与有机质含量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963)。不同断面氮的含量及形态分布差异较大,一般都在20cm处发生明显的转折,TN、NH4^-N、NO3^--N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姚家湾;NW—N、NO3^--N含量总和占TN的比例极小,有机氮及地质氮可能是淮河底泥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底泥磷的形态分布特征相似,钙磷(Ca—P)含量在各层所占的比例约占该层TP的40%;闭蓄磷(O-P)在峡山口、石头埠、湖大涧3个断面所占的比例仅次于Ca—P;铁磷(Fe—P)在姚家湾、石头埠相对较高。最具释放潜力的水溶性磷、Al—P、Fe—P在4个柱状样底泥中都较低;三者之和约占TP的20%左右。研究结论为:淮河淮南段底泥磷的释放不会对淮河的富营养化起太大的作用,外源输入和底泥氮的释放是淮河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5,共3页 Yangtze River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kj29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4

  • 1王文华,王淑琴,徐维并,齐瑞明,王卫中.北京昆明湖底泥中有机物的表征[J].环境科学学报,1995,15(2):178-185. 被引量:20
  • 2霍坎松M 郑光膺(译).湖泊沉积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0-45.
  • 3Stevenson F J 夏荣基(译).腐殖质化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200-201.
  • 4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流域生态系统研究站2000年报[R].南京: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2001..
  • 5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流域生态系统研究站2001年报[R].南京: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2002..
  • 6文启孝,土壤有机质研究方法,1984年
  • 7夏荣基(译),腐殖质化学,1994年,200页
  • 8郑光膺(译),湖泊沉积学原理,1992年,20页
  • 9P. H?hener,R. G?chter.Nitrogen cycling across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in an eutrophic, artificially oxygenated lake[J].Aquatic Sciences.1994(2)
  • 10李悦,乌大年,薛永先.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J].海洋环境科学,1998,17(1):15-20. 被引量:120

共引文献265

同被引文献138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6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