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田生态种养新模式——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初探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无公害稻鸭共育模式具有优化稻田群体结构、减少水稻病虫草害、提升鸭子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优势,是一种稻鸭双增收的新型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稻米和鸭子的品质,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且达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总结了稻鸭共育模式增产增收机理和配套技术。
作者
毛正荣
周爱珠
周正春
机构地区
浙江省衢州市土肥与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
衢州市衢江区粮棉技术推广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174-175,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稻鸭共育
增产增收机理
配套技术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52
1
章家恩,赵美玉,陈进,黄兆祥.
鸭稻共作方式对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J]
.生态环境,2004,13(4):654-655.
被引量:26
2
熊国远,朱秀柏,张东红,陈周全.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试验初报[J]
.当代畜牧,2005,34(3):4-7.
被引量:4
3
章家恩,赵美玉,陈进,黄兆祥.
鸭稻共作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
.生态科学,2005,24(2):117-119.
被引量:19
4
禹盛苗,欧阳由男,张秋英,彭钢,许德海,金千瑜.
稻鸭共育复合系统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7):1252-1256.
被引量:68
5
张明星.
试论稻田露宿养鸭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及其意义[J]
.重庆环境科学,1995,17(2):52-54.
被引量:5
6
甄若宏,王强盛,邓建平,杜永林,卞新民,沈晓昆.
稻鸭萍共作复合系统的主要生态效应[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3):11-14.
被引量:21
7
叶义和,鲁长贵,陈新春,程银姑,汪胜,赵决建.
稻田放养鸭子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83-5583.
被引量:11
8
刘敏,王萍.
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应用评价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43-2343.
被引量:9
9
余学祥.
稻鸭共育的放鸭密度对蛋鸭产蛋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04-104.
被引量:15
10
周伟,于春兰.
稻鸭共育技术刍议[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6,27(6):69-7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8
1
熊国远,吴文革,吴月圣,谢俊龙,许月英,陈周前,吴世义.
安徽省稻鸭共生技术操作规程的探讨[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01-103.
被引量:5
2
卞国宝,熊国远.
稻鸭共生中鸭的放养密度及作用效果研究[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34-135.
被引量:6
3
谢俊龙,熊国远.
稻鸭共生技术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41-142.
被引量:9
4
方卫霞.
绿色食品共生鸭的生产技术[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4):130-131.
被引量:2
5
马景勇,关峰,马贵龙,历艳志,张清洋.
水稻新品种“吉农大838”选育报告[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1,33(4):364-366.
被引量:14
6
王经纬,梅亚林,杨卫国,王显.
稻鸭共作搁田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2):213-213.
被引量:2
7
王坚纲,许德美,周燕,董桂春.
稻鸭共作有机稻生产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技术探讨[J]
.中国稻米,2016,22(1):65-67.
被引量:8
8
沈晴,李俊,杨平俊,李正辉.
苏州地区水稻螟虫绿色防控技术初探[J]
.南方农业,2018,12(35):51-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袁艺.
四川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77-2179.
被引量:12
2
周梅妹.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J]
.农技服务,2011,28(5):678-679.
被引量:3
3
李桂菊.
济宁地区稻鸭共栖生态种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297-298.
4
陈传华,刘广林,罗群昌,陈远孟,蒋显斌,杨海惠,蒙会球.
优质稻有机栽培肥料和种植密度试验[J]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8):926-930.
被引量:9
5
聂淼.
蛋鸭的饲养管理[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7):68-69.
被引量:2
6
齐春艳,赵国臣,侯立刚,马巍,刘亮,孙洪娇,郭晞明,隋鹏举,付胜.
北方寒地不同稻作复合生态种养模式效益的初步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11,36(6):1-3.
被引量:1
7
罗军,王企銮.
高邮市天山镇稻鸭共作新技术示范推广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306-307.
被引量:2
8
王风贺,王国祥,刘波,杜旭,许宽.
曝气增氧技术在城市黑臭河流水质改善中的应用与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37-6138.
被引量:22
9
杨普.
实施“开放办院”战略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工作实践与创新[J]
.农业科技管理,2012,31(3):27-29.
被引量:7
10
杨华松,彭吉萍,彭风梅,张曦,魏红江,戴志明.
云南稻-鸭共作模式对稻田水地温及水稻干物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789-10791.
被引量:3
1
丁宏斌,张陆海,康清华,白利杰.
河西灌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创新研究[J]
.当代农机,2015,0(2):58-59.
被引量:1
2
张崇荣.
农机深松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J]
.湖北农机化,2015(2):27-27.
3
孟庆华,宫慧慧,李珍艳,孙晓红.
大蒜间作套种秋葵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
.山东农业科学,2014,46(12):114-116.
被引量:7
4
谢松文,黄永铭,陈坤,黄延美,夏开元,余礼涛,许金泽,贺峰,毛海丽.
两种稻鸭共育模式及其种养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5):556-557.
5
陈涛,王广胜,闫建英.
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及其效益[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6,14(1):49-54.
被引量:6
6
赵开益.
稻鸭共育防虫控草技术[J]
.农技服务,2011,28(2):191-191.
被引量:1
7
白瑞贤,杜文建,梅碧蓉.
秸秆还田免耕撒播小麦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4):446-447.
被引量:6
8
陈亚宇,黄凤球,王翠红,汤海涛.
化肥深施技术的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1):29-33.
被引量:7
9
白瑞贤,杜文建.
秸秆还田免耕撒播小麦技术研究[J]
.小麦研究,2000,21(4):6-7.
10
彭春瑞,罗奇祥,谢金水,关贤交,涂田华,黎红志,李思亮.
稻鸭共育模式生产绿色大米技术[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5):9-11.
被引量:6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