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安徽省旅游业区域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部地区旅游协作进程日益加快,这对于安徽旅游业既是发展机遇,更是严峻挑战。文章在认识安徽省旅游业地域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省内旅游业区域一体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区域一体化的具体战略措施。
作者
程春旺
机构地区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经济师》
2008年第2期275-275,277,278,共3页
关键词
安徽省
区域一体化
安徽南部
安徽北部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24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7
1
王德利.
对安徽旅游规划的思考[J]
.财贸研究,1998,9(2):73-76.
被引量:2
2
安徽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
郭为,黄卫东,汤斌.
改革开放以来鄂西北旅游发展与扶贫的可行性:一些发现和解释[J]
.旅游学刊,2004,19(3):27-31.
被引量:15
4
冯学钢.
皖西地区旅游开发扶贫探讨[J]
.经济地理,1999,19(2):111-115.
被引量:27
5
雍成瀚.
安徽旅游发展的三“点”思考[J]
.决策咨询(安徽),2004(8):34-35.
被引量:1
6
储节旺,周绍森.
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研究现状综析[J]
.江淮论坛,2005(3):25-29.
被引量:7
7
李树民.
区域旅游合作的行为模式与动力机制[J]
.旅游学刊,2005,20(3):10-10.
被引量:79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刘光杰,严清华,杨胜刚.
21世纪中部地区面临的形势及其发展战略思考[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2(2):15-22.
被引量:18
2
廖丹清,阳小华.
论中部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战略选择[J]
.理论月刊,1998(2):11-14.
被引量:14
3
蔡雄,连漪,程道品,白丁,蓝雄现.
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与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家,1997,12(3):4-16.
被引量:48
4
高舜礼.
旅游开发扶贫的经验、问题及对策[J]
.旅游学刊,1997,12(4).
被引量:57
5
吴忠军.
论旅游扶贫[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2(4):18-21.
被引量:63
6
赵克非.
浅论旅游产品的结构效应与旅游规划的组合力[J]
.旅游学刊,1995,10(6):37-39.
被引量:24
7
卢世菊.
恩施州实施旅游扶贫开发的可行性与对策思考[J]
.湖北社会科学,2001(9):56-57.
被引量:6
8
陆大道,古禾.
我国中部地区的地位和加快发展的途径[J]
.学习与实践,2001(3):13-15.
被引量:16
9
马斌,宋顺清.
热带农业与热带旅游业的共生发展模式[J]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6,12(4):186-188.
被引量:6
10
史红雨.皖西概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
124
1
谭丽燕,李月兰.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扶贫模式探讨——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扶贫为例[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S1):132-134.
被引量:9
2
谭丽燕.
靖西旅游扶贫开发探讨[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z1):88-91.
3
陆三明,张鑫,徐晓春.
皖西五大库区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J]
.安徽地质,2004,14(2):115-118.
4
赵彬,张培刚.
旅游非优区开发模式与开发策略研究[J]
.科学发展,2009(11):55-60.
被引量:4
5
刘名俭.
中部地区旅游大开发战略构想[J]
.经济地理,2004,24(5):692-695.
被引量:21
6
谢江红.
论崀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97-99.
被引量:4
7
余勐,邬德慧.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绘画形式比较[J]
.陶瓷研究,2005,20(1):27-29.
被引量:1
8
李德明,程久苗.
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J]
.人文地理,2005,20(3):84-87.
被引量:181
9
舒小林,明庆忠,王爱忠,张学波.
旅游扶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略意义和对策[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6):75-78.
被引量:8
10
苏宝仁.
旅游目的地合作关系发展刍议[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2):134-136.
同被引文献
14
1
汪锋.
“无障碍”趋势下的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障碍及对策[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1(2):5-8.
被引量:12
2
张立明.
湖北区域旅游空间发展模式与战略布局[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5):473-475.
被引量:10
3
杨洪,陈亚召,袁开国.
大湘西地区旅游一体化研究[J]
.经济地理,2006,26(5):867-870.
被引量:19
4
黄子燕.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探讨[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6(6):445-447.
被引量:5
5
Steven Selin and Kim Beason, Inter organizational relations in tourism, nails of Tourism Resesrch1991, Vol. 18 : 639 -642.
6
杨长春.厚重河南(第一辑)[M].郑州:大河大图书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出版,2003,67-74.
7
侯兵,陈肖静.
润扬区域旅游一体化问题及进程研究[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36-40.
被引量:1
8
张晨.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07(11):112-114.
被引量:7
9
逄晓彤.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区域一体化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9).
10
王珏.
海南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的SWOT分析[J]
.特区经济,2009(9):133-13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方世敏,王建玲.
河南郑汴洛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条件和对策探讨[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1):84-88.
被引量:5
2
崔红,杨永淼.
泰安市旅游业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
.经济师,2016(3):149-15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金丽,刘建东.
区域内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及战略选择[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31(2):20-23.
被引量:10
2
彭筱星.
郑汴洛三地文化旅游产业的营销新思路研究[J]
.前沿,2012(22):101-102.
3
秦娟.
郑汴洛旅游联动发展的SWOT分析[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2):80-82.
4
刘渝霞.
浅谈郑汴洛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J]
.文教资料,2015(16):51-53.
5
朱磊,李燕楠,张军.
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2023,22(3):19-24.
6
彭筱星.
河南旅游业整合升级路径探讨[J]
.科技经济导刊,2016(10).
1
王守振.
感受宏村[J]
.中国政协,2012(19):70-70.
2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14至20世纪皖南村落的传统特色[J]
.文明,2015,0(11):142-147.
3
孙钢.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认为——安徽发展旅游业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J]
.决策,1996,0(12):9-10.
被引量:2
4
周建飞.
龙源谷:乡村旅游奏华章[J]
.徽州社会科学,2006(8):27-27.
5
汪婷,陶爱萍.
安徽旅游业发展营销策略探析[J]
.特区经济,2007(12):158-159.
被引量:1
6
杨凤,马媛,王雨朦,杨悦月.
基于“互联网+”的安徽旅游业发展及对策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0):65-65.
7
吴浩.
从调查问卷看安徽旅游业前景[J]
.决策咨询(安徽),2003(2):47-48.
8
张伟,周秉根.
基于灰色理论的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关联性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2):117-120.
被引量:20
9
曹道宏.
如何做大做强旅游客运[J]
.中国道路运输,2005(12):21-22.
10
武扬.
皖南示范区创新发展探寻[J]
.决策,2015(6):47-49.
经济师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