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7年第3期13-21,共9页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Chinese Edition)
参考文献2
-
1Ahmed,M.Bridging Research andPolicy[].Development StudiesAssociation:Annual Conference on.2004
-
2Hirschman,A.O.The Rise and Decline ofDevelopment Economics in Essayin Trespassing:Economics to Politics andBeyond[]..1981
同被引文献9
-
1滕星.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兼谈与教育社会学的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5):5-12. 被引量:38
-
2[西班牙]何塞·加里多.比较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
3约翰·塔洛克.日常生活与休闲时光[A].[英]彼得·泰勒.顾柏,[德]詹斯·O·金.社会科学中的风险研究[C].黄觉,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
4巴战龙.跨文化看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2.24(12).
-
5[美]珍妮·H.巴兰坦.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第五版)[M].朱志勇,范晓慧,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
6[美]杰里·D.穆尔.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M].欧阳敏,邹乔,王晶晶,译一匕京:商务印书馆,2009.
-
7[美]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M]周晓虹,李姚军,刘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
8周大鸣.关于人类学学科定位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1):79-83. 被引量:33
-
9巴战龙.试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对象与功能——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6):58-6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
-
1罗银新.学术的文化传承与领域构建——2013年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述评[J].河西学院学报,2014,30(4):24-29. 被引量:3
-
2郭文杰.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本土化语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9(9):13-15.
-
3何静.思考·实践·真知:人口较少民族教育研究的一项新成果——《裕固族聚居区学校教育特色研究》述评[J].河西学院学报,2015,31(4):20-24.
-
4巴战龙.如何打造双语家庭——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7(5):58-63. 被引量:13
-
5王珏,后慧宏.我国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的回顾及展望[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3):44-51. 被引量:2
-
1社会科学家(双月刊)[J].旅游学刊,2006,21(11):95-95.
-
2李志荣.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J].高校后勤研究,1997,0(2):28-28.
-
3姜忠尽,董文娟.赞比亚调整单一矿业经济的发展战略[J].西亚非洲,1985(4):26-33.
-
4国际论坛研讨会[J].郑和研究,2008(3):74-74.
-
5焦国栋,廖富洲.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学习论坛,1998,14(3):29-31.
-
6中国目前调控政策无关痛痒两猛招必选[J].海外经济评论,2006(30):10-11.
-
7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新挑战[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3,22(5):43-43.
-
8马全军.我国利用外资面临新挑战应寻新思路[J].财金贸易,1996(1):37-39.
-
9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面临新挑战[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1,3(4):26-26.
-
10新时期贫困问题面临新挑战[J].党政干部参考,2004,0(5):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