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5,共3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
1杨钒,王哲民.消解与重构:电子媒介对审美文化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2):87-89. 被引量:6
-
2赵元龄,李希云.荣格和中国文化[J].枣庄师专学报,1996(4):44-46.
-
3李陀.我们为什么要搞文化研究?[J].电影艺术,2000(1):49-53. 被引量:4
-
4王连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及其路径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2):63-66. 被引量:1
-
5郭春彦,朱滢,丁锦红,范思陆.记忆编码过程的神经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1):80-83. 被引量:1
-
6崔志月.新传播媒介视角下的家长焦虑及其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0(10):81-83.
-
7甫甫.冲浪弦乐[J].音乐爱好者,2002(1):64-64.
-
8马克·希尔伯曼,陈后亮.再现的政治:布莱希特与媒介[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2(1):173-186. 被引量:3
-
9杜建政,高妍春.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31(3):571-574. 被引量:24
-
10李朝龙.应全面客观评述精神分析学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地位——《深度心灵奥秘的探索·前言》[J].教育文化论坛,2010,2(4):9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