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性疲劳曾被认为骨骼肌是主要限制因素发生部位。但是,许多运动性疲劳不能完全用骨骼肌来解释其发生原因,例如,热环境下运动者的疲劳可能是机体核心温度达到了一个临界温度,其影响了运动中枢系统的功能,进而降低了运动神经元的募集能力和减弱了肌肉活动的神经冲动。脸部冷却是否可以有效地降低主观体力感觉(RPE)的级别指数和高温环境运动生理生化监控敏感指标——泌乳素(Prolactin,PRL)的热应激反应尚不可知。英国伯明翰人体机能实验室Mündel等人对10名非热习服男性(年龄23±2岁,最大耗氧量56±7ml/kg·min)进行了研究。在温度33℃、相对湿度27%环境内,受试者采用功率自行车65%个体峰值有氧功率进行为期40min的运动,并根据是否进行脸部冷却划分为脸部冷却组(FC)和对照组(CON)。脸部冷却的方法为使用4℃水雾进行脸部喷洒,以保持前额表面温度低于28℃。研究表明:FC组前额温度比CON组低6℃,但其他皮肤表面温度则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试者的直肠温度均表现出上升约1.5℃的现象;FC组表现出心率徐缓的特点,比CON组平均低5b/min(P〈0.05);
出处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China Sport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