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及启示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强调培养"和谐"的心理认同,实施国民教育;倡导"和谐"的共同价值观,改革学校德育课程;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对话",融合东西文化精髓。研究和谐社会视野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
岑晖
王学风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年第1期62-65,共4页
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学校德育
启示
分类号
G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1
杜珠成.
新加坡的国民教育[J]
.中国德育,2001(2):77-79.
被引量:13
2
陈俊民.
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精神[J]
.文史知识,1988(6):115-120.
被引量:2
3
黄向阳.
道德相对主义与学校德育[J]
.全球教育展望,2001,30(6):5-8.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
41
1
韦琼姿.
和谐视阈下新加坡的学校德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
.传承,2009,0(20):70-71.
2
程红艳.
道德相对主义时代的公民道德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2015,36(8):20-27.
被引量:10
3
石英姿.
论道德教育中培养道德智慧的重要性[J]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2):77-79.
被引量:2
4
王学风.
多元文化视野下新加坡学校德育的特质[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3):56-59.
被引量:12
5
蔡志良.
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J]
.理论月刊,2005(6):162-165.
被引量:2
6
王学风.
新加坡高校德育评介[J]
.高校理论战线,2005(6):59-61.
被引量:5
7
王学风.
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学国民教育的特色[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21(11):8-11.
被引量:11
8
白萍.
论相对主义伦理观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J]
.理论月刊,2005(12):173-175.
9
贾东立.
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学特色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06,33(8):37-41.
被引量:9
10
罗云星.
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22(4):422-4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6
1
贺金瑞,燕继荣.
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5-12.
被引量:392
2
韦红.
新加坡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多元一体化[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1):78-81.
被引量:8
3
蒋春萍,何敬.
试论李光耀的宗教政策[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6):75-78.
被引量:2
4
高洪山.
吴作栋──新加坡的“教育总理”[J]
.国际人才交流,2001(4):48-49.
被引量:4
5
王学风.
21世纪新加坡中小学国民教育的特色[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21(11):8-11.
被引量:11
6
贾东立.
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学特色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06,33(8):37-41.
被引量:9
7
王凌皓,张金慧.
新加坡中小学“共同价值观”教育探析[J]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3):38-41.
被引量:14
8
王林昌.
新加坡教育体系的特色及利弊分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87-91.
被引量:4
9
彭正文.
社会教育:学习社会的切入点[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148-151.
被引量:2
10
亚历克斯·乔西.李光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236.
引证文献
8
1
吴礼昌.
“我是新加坡人”--新加坡中小学的“国家意识”教育[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4):45-49.
被引量:11
2
贺音.
新加坡德育及其对中国德育的启示[J]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63-65.
被引量:1
3
杨宇,毛祥成.
新加坡的民族凝聚力教育[J]
.考试周刊,2011(51):12-13.
4
彭正文.
新加坡中小学的社会教育[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0):51-55.
被引量:3
5
王灵芝.
儒家伦理思想在新加坡道德教育中的升华及启示[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24-26.
6
王灵芝.
儒家伦理思想在新加坡道德教育中的升华及启示[J]
.当代教育论坛,2012(3):73-77.
被引量:4
7
李雪萍.
高校德育创新应强化六种意识的导向作用[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5):118-123.
被引量:2
8
王军峰.
李光耀国家层级认同教育体系探究[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22(5):5-9.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赵荣.
新加坡学校德育的特色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德育方法的启示[J]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2):89-92.
2
夏桂霞.
应重视多民族国家青少年的国家意识认同教育[J]
.民族教育研究,2010,21(4):101-106.
被引量:6
3
彭正文.
新加坡中小学的社会教育[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0):51-55.
被引量:3
4
陈曦.
新加坡道德教育研究综述[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45-47.
5
汤先萍.
近年来“国家意识”问题研究述评[J]
.兵团党校学报,2013(2):73-76.
被引量:5
6
孙彤,高志敏.
从新加坡道德教育的特点谈对我国的启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6):89-93.
被引量:1
7
王军峰.
李光耀国家层级认同教育体系探究[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22(5):5-9.
8
罗忠孝.
浅谈当代中小学教育的突出问题[J]
.亚太教育,2015,0(13):269-269.
9
邹艳辉.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德育创新[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99-102.
被引量:6
10
张丽鸣.
“独二代儿童”责任感培养的策略研究[J]
.内蒙古教育(B),2016,0(4):10-10.
1
张薇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的几点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4):101-102.
被引量:7
2
于烟.
班主任工作艺术浅谈[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1):74-74.
3
于仁清.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
.中国农村教育,2009(1):109-110.
4
黄正平.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德建设[J]
.班主任,2004(2):3-5.
被引量:1
5
闫文,刘兆怀.
倡导和谐的班级管理[J]
.今日财富,2009(11):98-98.
6
胡波.
情境教学的模式和方法[J]
.教育(高教观察)(中旬),2009(9):41-41.
7
孙桥炼.
历史课堂上渗透感恩教育浅谈[J]
.教师,2012(8):72-72.
8
高华明,何天明.
新课程改革刍议[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4,22(12):102-103.
9
熊宜勤.
构建和谐对话的健康课堂[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10):7-8.
10
王福会.
课堂巧理妙答术[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2012(11):35-36.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