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尊重公民的权利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思想资源。所谓“和而不同”,指“和”不等于“同”,“同”是无差异,千篇一律,高度同一,“和”则是不同思想的对立统一。易言之即:和合相处,并不扼杀不同意见;观点不同,并不妨碍和谐共存:作为亦此亦彼、对话共赢的思维方法,它是对曾经盛行的非此即彼、势不两立的思维方式的否定;
作者
祁志祥
出处
《党建文汇(上半月)》
2008年第1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和而不同”
权利
公民
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资源
对立统一
不同意见
亦此亦彼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朱相远.
一致性与多样性──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观念[J]
.中国统一战线,1998,0(7):17-19.
2
潘江虹.
E论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的关系[J]
.才智,2012,0(8):22-22.
被引量:1
3
刘清纪.
“亦此亦彼”乃是辩证法逻辑的根本特征──兼论“思想解放”路线的根本特征[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4(4):7-12.
4
孙建伟,张永权.
论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率的关系[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3):41-45.
被引量:2
5
爱新觉罗.启翊.
管理中的“礼”与“和”[J]
.新财经,2010(12):112-113.
6
方敬杰.
体健需要做到"心平气和"[J]
.中华武术,2016(2):79-79.
7
丁成际.
“分”与“和”的智慧——荀子的“义分则和”思想解读[J]
.铜陵学院学报,2007,6(1):56-58.
被引量:4
8
管理中的“礼”与“和”[J]
.科技创业月刊(创富指南),2015,0(8):32-33.
9
韩昱东.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道德建设[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6):101-103.
10
孙功达.
从“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和谐社会的思维特征[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5):61-65.
党建文汇(上半月)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