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责任论透视国际体系转型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国际体系正处于转型期。冷战时期的两极体系瓦解,后冷战时期的多极体系尚未形成。国际体系重心由跨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乃至东亚地区转移,体系中的权力结构、行为主体、治理模式等呈多极化、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态势。
作者
李杰外
机构地区
交部政研司
出处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41,47,共7页
International Studies
关键词
国际体系
国际责任
“中国责任论”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76
1
刘景华.
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及大国衰落问题[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3):85-90.
被引量:2
2
王逸舟.
制约主权的十个因素[J]
.天津社会科学,1994(1):34-41.
被引量:7
3
徐纬地.
摇摆与彷徨中的探索——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5):7-13.
被引量:7
4
王猛.
达尔富尔危机:中国外交转型的挑战与契机[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6):35-40.
被引量:10
5
阮宗泽.
实现中国外交“话语权”[J]
.瞭望,2005(32):26-28.
被引量:4
6
赵伯乐.
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条件论析[J]
.国际政治研究,2005,26(4):12-18.
被引量:4
7
罗国强.
从《战争与和平法》看“和平崛起”的国际法基础[J]
.比较法研究,2005,19(6):95-103.
被引量:11
8
陆俊元.
困境与机遇——美国对华战略中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思考[J]
.太平洋学报,2006,14(1):68-74.
被引量:2
9
吴建民.
多边外交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平台——重新认识多边外交[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23(4):10-14.
被引量:15
10
邢悦,张冀兵.
“韬光养晦”战略再思考——兼论如何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J]
.国际观察,2006(6):13-19.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4
1
李杰豪.
论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法律秩序的交互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2008(10):1-6.
被引量:2
2
郭树勇.
论西方对华“软遏制”战略及其对策思考[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2):71-75.
被引量:4
3
陈琪,黄宇兴.
国际干涉的规范维度[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4):6-15.
被引量:9
4
郭学堂.
新世纪国际体系变革与大国博弈的新特点[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8):48-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张海冰.
论中国援外不附加政治条件原则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J]
.当代亚太,2009(6):92-105.
被引量:3
2
吴峰.
“新干涉主义”评析[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6-9.
被引量:1
3
陈拯.
内发的变革: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互动的自主性问题[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29(2):19-35.
被引量:9
4
张海冰.
中国对非洲援助的“战略平衡”问题[J]
.西亚非洲,2012(3):39-52.
被引量:6
5
门洪华.
两个大局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认同变迁(1982—2012)[J]
.中国社会科学,2013(9):54-66.
被引量:52
6
门洪华.
关于中国国家定位的思考[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2):1-9.
被引量:2
7
陈拯.
金砖国家与“保护的责任”[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32(1):1-26.
被引量:10
8
屈彩云.
中国崛起背景下“日美澳印民主同盟”的构建[J]
.国际展望,2015,7(3):123-141.
被引量:7
9
陈拯,朱宇轩.
中国政府与“保护的责任”辩论:基于安理会相关辩论发言的分析[J]
.当代亚太,2015(5):130-155.
被引量:13
10
杨海峰,潘忠岐.
中国与国际危机管理规则的制定[J]
.太平洋学报,2016,24(8):19-30.
被引量:2
1
丁刚.
承担责任越多与西方摩擦越少?[J]
.同舟共进,2009(4):33-34.
2
代兵,于方洲.
从“威胁”到“责任”——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形象的流变[J]
.才智,2013(29):291-292.
3
吴建民.
中国所强调的“责任”[J]
.人民论坛,2007(6):51-52.
被引量:3
4
马振岗.
中国的责任与“中国责任论”[J]
.国际问题研究,2007(3):1-3.
被引量:11
5
张胜军.
“中国责任论”可以休矣[J]
.人民论坛,2007(6):50-50.
被引量:3
6
顾佳佳.
理性看待“中国责任论”[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4):4-6.
7
谢莉娇,唐彦林.
美国的“中国责任论”与中美关系[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4):24-27.
被引量:2
8
吕晓莉.
“中国责任论”语境下“负责任大国”外交理念浅析[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4):13-17.
被引量:11
9
刘建飞.
“中国责任论”:挑战还是机遇[J]
.瞭望,2007(23):64-64.
被引量:10
10
陈扬.
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J]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1):13-16.
被引量:1
国际问题研究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