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论学问与气质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115,共2页
Education Review
参考文献6
-
1《病起与蓟门当事书》,《亭林文集》卷三.
-
2《陈仲鸾同年父母之七十寿序》,《曾国藩全集》第14册,岳麓书社,1994年版,《诗文》,第213页.
-
3.《致沅弟季弟》[A]..《曾国藩全集·家书》(二)[C].,.第837页.
-
4.《致沅弟》[A]..《曾国藩全集·家书》咸丰十一年(1861)六月二十九日[C].岳麓书社,1989年版.第749页.
-
5.《劝学篇示直隶士子》[A]..《曾国藩全集·诗文》[C].岳麓书社,1994年.第442页.
-
6《谕纪泽纪鸿》,《曾国藩全集》第20册,《家书(二)》,第827页.
共引文献11
-
1左玉河.从“孔门四科”到“儒学四门”——对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一种简略考察[J].中州学刊,2004(5):123-126. 被引量:3
-
2武道房.曾国藩理学思想发微[J].江苏社会科学,2005(5):206-213. 被引量:1
-
3朱汉民,吴国荣.曾国藩的礼学及其经世理念[J].中国哲学史,2007(1):39-45. 被引量:1
-
4朱汉民,吴国荣.曾国藩的人格理念及其思想文化意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54-58.
-
5武道房.曾国藩对理学的反思、再造及其对晚清社会的影响[J].中国哲学史,2007(4):53-63. 被引量:1
-
6何晓明.政治对手 文化同路——曾国藩洪秀全合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8(5):123-126. 被引量:1
-
7武道房.汉宋之争与曾国藩对桐城古文理论的重建[J].文学遗产,2010(2):136-146. 被引量:7
-
8汪林茂.嘉道学术中的近代转型趋势——以浙江学术为例[J].史学集刊,2011(2):44-51.
-
9迟云飞.基督教和传教士对近代中国的影响[J].北方论丛,1993,0(4):34-40.
-
10武道房.论曾国藩学术思想的历史地位[J].人文杂志,2014(10):90-97.
-
1许苏民.钱大昕:豪杰精神与政治伦理[J].开放时代,2003(6):121-128. 被引量:2
-
2李志林.浙东学派的豪杰精神[J].孔子研究,1992(1):10-12.
-
3刘觅知.论王船山对宋儒圣贤气象的继承与发展[J].求索,2011(1):251-252. 被引量:4
-
4彭巧燕,贺方春.船山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5):28-32.
-
5侯荷婷.李贽的个体自我思想[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6,20(4):34-36.
-
6王勇.体现血性 保持清醒[J].新闻记者,2011(3):18-19.
-
7王吉中.刘备早期的墨者人格特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73-74.
-
8汪明,卢玲利.摭谈洪秀全人格特质与太平天国失败的关系[J].科技档案,2002(1):36-39.
-
9凌文,林文胜.陶行知的人格特质探析[J].生活教育,2015,0(15):12-14.
-
10谌旭彬.雍正:一只迷失在自己网里的蜘蛛[J].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红版),2009(11):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