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8,共6页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参考文献44
1 Enders, J. & Fulton, O. Higher Education in a Globalising World [M].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2.
2 Trow, M.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 [M]//OECD. Polic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Paris: OECD, 1974:51 -101.
3 OECD. Polic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1980s [ M ]. Paris: OECD, 1983.
4 Teichler, U.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the World of Work: Changing Conditions and Challenges [ J ].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1999,12(4) : 285 -312.
5 OECD. Redefining Tertiary Education[ M].Paris: OECD, 1998.
6 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 OECD Indicators 2001 [M]. Paris: OECD, 2001.
7 Stehr, N. Knowledge Societies[ M ]. London: Sage, 1994.
8 Etzkowitz, H., Webster, A, & Healey, P. Capitalizing Knowledge [ M ]. Albany, NY : SUNY University Press, 1998.
9 Nowotny, H. et al. Re - Thinking Science: Knowledge and the Public in an Age of Uncertainty[ M ]. Cambridge : Polity Press, 2001.
10 Scott, P. Massifi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 M ]//Scott, P. The Glob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uckingham: SRHE/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8 : 108 - 129.
同被引文献18
1 张宝昆.人的因素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德、美、日三国大学发展与高等教育思想家[J] .比较教育研究,1988(1):37-40. 被引量:96
2 胡建华.思想的力量:影响19世纪初期德国大学改革的大学理念[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4):1-6. 被引量:23
3 陈洪捷.为学术还是为职业?——德国大学学习传统及其变迁[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2):75-78. 被引量:23
4 周丽华.“与洪堡告别?”——战后联邦德国高等教育政策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4):6-10. 被引量:10
5 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2-63页.
6 谢林.《学问论》,岩波书店1957年版,第38、4页.
7 吴海霞 周辉.《试述德国19世纪初期大学改革的思想理念及其现实意义》[J].当代经理人,2005,(17).
8 WILHELM KRULL. Exporting the Humboldtian University. Minerva, 2005,(43): 99-102.
9 章洪波.《德国高等专业学院(Faehhoehsehule)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1.
10 克里斯托弗·福尔.《1945年以来的德国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21页.
二级引证文献23
1 曹晔,张兆诚.从“均质”到“分化”——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二战后德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逻辑[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23-30.
2 卢慧.高校图书馆开展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123-126. 被引量:3
3 吴洪富.用神话谱写现实:“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历史再造[J] .复旦教育论坛,2012,10(5):17-22. 被引量:8
4 梅群.基于产学研的高校图书馆多元化服务平台构建[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8):82-83. 被引量:8
5 肖绍聪.洪堡自由主义公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 .高教探索,2013(2):28-33. 被引量:4
6 王永强.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建及其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8):60-63. 被引量:6
7 李慧琳.德国大学外国留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与启示——基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分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4(2):78-80.
8 范益民.再论柏林大学的成功创建与德国古典大学观[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6):137-140. 被引量:2
9 韩刚.对我国开放大学精神构筑中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6):4-4.
10 陈洪美,金云学,张静,王晓丽,项宏福.材料学科拔尖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与措施[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5):150-152. 被引量:2
1 杜媛媛.高等院校内部管理难在何方[J] .科教导刊,2011(7):148-149.
2 葛雪松(编译).你有“萧条期烙印”吗?[J] .中欧商业评论,2012(4):136-137.
3 李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促进作用[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3):1-2.
4 张若渔.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双赢之举[J] .金陵瞭望,2007(21):11-11.
5 舒芳.美国首任驻武汉总领事白小琳小记[J] .华人时刊,2008(9):22-23.
6 李宁.西方大学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探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2):62-66. 被引量:52
7 姜炎.德国二战后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制度[J] .现代经济信息,2015,0(16):396-396.
8 柴森林.略论邓小平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管理风格[J] .税务与经济,1997(4):38-41.
9 焦翠柳.毛泽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 .邢台师专学报,1993(4):40-45.
10 “CEO”管理风格[J] .经济师,1989(4):4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