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网络名誉侵权案件中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披露义务 被引量: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标榜网络的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性。在网络上以侮辱、诽谤的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案件在国外早有发生,我国各地近些年来诉诸法律的该类纠纷也呈上升趋势。然而,在网络名誉侵权案件中,如何规制网络服务提供商(ISP,以下简称“服务商“)对匿名网络用户身份的披露,并非一个简单直白的问题,它一方面牵涉到受害人能否查明谁是侵权行为人,进而获取救济,另一方面牵涉到匿名网络用户的表达自由、隐私权等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故而不能不慎重对待。本文拟参酌国外(主要是美国)有关立法例和司法经验,就网络名誉侵权案件中服务商的披露义务作一简要分析,并尝试从中总结出若干较为妥善的规则.以期实现受害人与匿名网络用户之间利益的平衡。
出处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1,共3页 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陈亮.“副教授被辱怒告博客网站博客骂人该当何罪”.载http://news.ccidnet.com/art/1O32/20060221/433887_1.html ,2007年11月2日登录.
  • 2萩原有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损害赔偿责任——以日本法为中心[J].科技与法律,2004(2):24-30. 被引量:11
  • 3Victoria Smith Ekstrand, Unmasking Jane and John Doe:Online Anonymity and the First A mendment , 8 Comm,L,& Pol 'y 405 (2003).
  • 4王明礼等.“网际网路法发展趋势特别报道”[J].科技法学评论,2004,(1).
  • 5Tomas A.Lipinski, "To Speak or Not to Speak,Developing Legal Standards for Anonymous Speech on the Internet", http://proceedings. informingscience.org/IS2002Proceedings/papers/Lipin103ToSpe.pdf.
  • 6Doe v. 2TheMart.Com, 140 F.Supp.2d 1088 (W.D.Wash.2001).
  • 7Swiger v. Allegheny Electric, No.05-5725-JCJ (E.D.Pa.).
  • 8Orit Goldring & Antonia L,Hamblin, Think Before You Click: Online Anonymity Does Not Make Defamation Legal ,20 Hofstra Lab.& Emp.L.J.383 (2003).
  • 9Dendrite v.John Doe,No.3,775 A.2d 756 (N.J.App.2001).
  • 10刘兆琼.网上名誉权保护刍议——从BBS上首例名誉侵权案谈起[J].新闻记者,2003(2):45-47.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100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4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