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我国社会救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地位与作用的再认识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即将定型,明确社会救助的地位与作用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本文在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相关现实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尝试对关键问题进行回答,最终认为我国社会救助在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中应居于基础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发挥特定的重要作用。
作者
张浩淼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社会救助
社会保障体系
地位
作用
分类号
D63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B842.1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1
1
张浩淼.
协调视角下的社会救助[J]
.社会科学研究,2007(2):111-11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杨宝山.
专项社会救助对象应当如何确定[J]
.中国民政,2003(8).
被引量:4
2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88.
3
郑功成.科学发展与共享和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唐钧.中国城乡低保制度的现状与前瞻[A].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5年中国社会蓝皮书[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
王建伦.中国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A].第二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社会福利的改革与发展会议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3.
共引文献
1
1
杨思斌.
协调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救助立法[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24(6):1-4.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99
1
宋君,张国平.
我国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的模式选择和对策的内在逻辑[J]
.行政与法,2008(12):32-34.
被引量:1
2
龙云升.
浅析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消费导刊,2008,0(8):251-251.
被引量:1
3
陈培新.
借鉴新加坡经验 推进厦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7(2):74-77.
被引量:3
4
杨立雄.
通过社会救助实施社会保护——基于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重构[J]
.中国软科学,2004(7):7-12.
被引量:13
5
杨冬民,韦苇.
贫困理论中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及对西部反贫困实践的启示[J]
.经济问题探索,2005(1):4-7.
被引量:14
6
杨立雄,陈玲玲.
欧盟社会救助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1):26-32.
被引量:14
7
吴腾,孙霞,徐文能.
浅析我国非政府社会救助的意义——以大中城市社区慈善超市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2008(18):157-158.
被引量:3
8
林卡,范晓光.
贫困和反贫困——对中国贫困类型变迁及反贫困政策的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06(1):187-194.
被引量:45
9
周端明.
社会保障的新理念与中国农民扶持性社会保障体制[J]
.经济学家,2006(5):76-83.
被引量:9
10
高梦滔,顾昕.
社会安全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福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筹资与发展战略[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8-2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6
1
戴瑾.
中国社会救助研究述评[J]
.经济研究导刊,2009(36):212-216.
被引量:3
2
方小愈,徐延辉.
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方式及其反思[J]
.特区经济,2010(1):16-18.
被引量:6
3
刘欣.
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路探讨[J]
.学苑教育,2013(24):11-11.
4
陈博.
时代的阵痛:浓缩在“变形计”背后的教育之困与社会发展症结刍议[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7):81-84.
被引量:1
5
李霞飞,潘怀明.
社会保障的反贫困功能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1):219-221.
6
刘嘉慧,黄黎若莲.
英、美两国及大中华地区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反思[J]
.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09(2):131-146.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汪晓丽.
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
.世纪桥,2010(13):62-64.
被引量:1
2
温晓燕.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农民工社会救助方式的选择[J]
.特区经济,2011(1):299-300.
被引量:1
3
陈爱云.
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兼论美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借鉴[J]
.特区经济,2011(4):243-244.
被引量:2
4
李静.
城乡社会救助若干问题及化解路径——基于长沙市328份调查问卷[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5):61-67.
5
刘峰.
国内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变迁及其启示[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19-21.
被引量:4
6
沈惠平.
台湾社会救助制度分析[J]
.台湾研究,2012(2):49-53.
被引量:3
7
纪文杰.
大学毕业生失业救助制度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10):60-63.
被引量:2
8
徐彬.
武汉城乡低收入群体救助方式比较研究——基于提高收入水平的分析视角[J]
.理论月刊,2012(10):115-119.
9
乜琪.
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
.学习与实践,2013(3):101-107.
被引量:3
10
乜琪.
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
.理论与改革,2013(2):121-124.
被引量:5
1
丁一平.
生态文明引领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J]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85-88.
被引量:2
2
赵海.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价值[J]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9(4):28-31.
被引量:2
3
康永超.
论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践社会主义[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6,19(3):3-6.
4
姜海龙,李文珍,张剑萍.
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的当代价值与路径[J]
.党政干部学刊,2014(12):18-21.
被引量:1
5
曾宇辉.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核心命题: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J]
.政治学研究,2006(2):19-24.
被引量:7
6
王柏文,李兆友.
埃里希·弗洛姆的“新人”思想探微[J]
.前沿,2011(13):4-7.
7
孟宪平,王铁成.
论当前自主创新的价值取向和路径依赖[J]
.天府新论,2008(2):17-21.
8
陈述刚,刘再华.
五大保障体系催开民生幸福花[J]
.社会工作,2008(11):39-39.
9
薛许军,窦洪滨.
会计人员守德行为保障体系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18(3):58-62.
被引量:1
10
马晓栋,赵海林.
从经济理性到道德理性[J]
.商场现代化,2008(32):366-367.
被引量:4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