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人口死亡率与最优退休年龄的动态变化关系
被引量:
3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就中国基本养老金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在Sebnem Kalemli-Ozcan所建立的"死亡率变化,不确定效应和退休的模型"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并建立了我国人口死亡概率与最优退休年龄动态变化模型,通过分析得出法定退休年龄与最优退休年龄短期内存在不同步的现象。最后给出了具体解决的方案。
作者
邓大松
王增文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出处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8-81,共4页
Statistics & Decision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533040)
关键词
最优退休年龄
法定退休年龄
死亡概率
效用函数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O213 [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04
引证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249
参考文献
2
1
Sebnem Kalemli-Ozcan.Mortality Change, the Uncertainty Effect, and Retire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
郑晓瑛.中国人口健康模式在人口转变中发生了什么变化[EB/DB].http://www.cpirc.org.cn/int-meeting/info_detaill.aspid=4773/2006/05/17.
同被引文献
404
1
雷小峰,唐益军.
延长退休年龄 完善养老保险——对深化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23(S1):33-34.
被引量:14
2
郭文臣,于冰.
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对其养老金的影响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2):77-80.
被引量:11
3
赵志泉.
后危机时代国际退休年龄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改革与战略,2012,28(5):209-212.
被引量:11
4
顾锦林.
我国养老金缺口原因及对策分析[J]
.改革与战略,2012,28(12):131-133.
被引量:15
5
李珍.
关于退休年龄的经济学思考[J]
.经济评论,1997(1):87-92.
被引量:63
6
柳清瑞,苗红军.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J]
.人口学刊,2004,26(4):3-7.
被引量:113
7
陈珊珊,吴志旻.
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J]
.消费导刊,2008,0(6):227-227.
被引量:2
8
中国是否应该推出弹性退休制度[J]
.中国经济周刊,2004(38):20-23.
被引量:25
9
姜向群,陈艳.
对我国当前推迟退休年龄之说的质疑[J]
.人口研究,2004,28(5):69-74.
被引量:58
10
符齐华.
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利弊谈[J]
.中国保险,2004(11):27-29.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37
1
高庆波.
关于中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探讨[J]
.北京社会科学,2009(4):11-16.
被引量:32
2
曲双石.
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最优退休年龄分析[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3):57-63.
被引量:5
3
高庆波,邓汉.
关于提高女性劳动者退休年龄的探讨[J]
.妇女研究论丛,2009(6):32-37.
被引量:24
4
张传亮.
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可行性探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233-234.
被引量:4
5
徐逸君.
改变或不:我国退休年龄是否需要变革——由上海市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引发的思考[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4):4-7.
被引量:2
6
吴贵明,钟洪亮.
开发人口红利 应对“未富先老”[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33(3):91-97.
被引量:1
7
黄巧玉,林亮,孙涛.
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问题研究[J]
.企业研究(理论版),2011(9):192-192.
8
储丽琴.
我国推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探究——基于上海的分析[J]
.学术交流,2011(10):161-164.
被引量:10
9
张文学,任彦霏.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下的最优退休年龄动态模型构建与应用——以陕西省为例[J]
.西北人口,2012,33(1):8-13.
被引量:12
10
刘彩云,王裕明,高艳杰.
上海市退休老人再就业意愿分析研究——仅以长宁区、松江区为例[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4):40-4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49
1
彭希哲,宋靓珺.
退休年龄改革:社会观念的变革与制度实践的创新[J]
.社会保障评论,2021,5(3):39-50.
被引量:18
2
李倩倩,陈鹏军.
中国城镇职工同龄退休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延迟退休背景[J]
.财经问题研究,2020(3):103-110.
被引量:11
3
吕露.
基于Citespace的延迟退休知识图谱研究综述[J]
.区域治理,2019,0(2):114-115.
4
汪涵.
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S2):21-25.
被引量:2
5
裴学成.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弹性退休策略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10(5):92-93.
被引量:4
6
滕威,陈艾健.
已达法定退休年龄继续工作之性质[J]
.人民司法,2010(5):58-62.
被引量:4
7
于艳丽.
我国女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是否应该调整——国内相关研究综述[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72-75.
被引量:2
8
邓继光.
我国实施弹性退休政策问题研究——基于上海的分析[J]
.经济经纬,2010,27(6):108-112.
被引量:5
9
周辉.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限制因素分析与建议[J]
.学术交流,2011(2):136-140.
被引量:58
10
徐逸君.
改变或不:我国退休年龄是否需要变革——由上海市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引发的思考[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4):4-7.
被引量:2
1
费世宏.
婴儿死亡率与平均预期寿命[J]
.人口研究,1985,9(1):55-55.
被引量:4
2
钟洲,蔡东汉,陈忠斌.
给定生命表下具有最优退休年龄的生命周期模型(英文)[J]
.应用数学,2016,29(3):533-540.
3
吴研仁.
兰州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析[J]
.西北人口,1980,1(1):35-36.
4
赵萍,杨泽祥.
关于生命表编制方法的新认识[J]
.科技通报,2014,30(9):1-3.
被引量:1
5
徐娟,康宁,张希娜.
权马尔可夫链在人口死亡率时序误差预测中的应用[J]
.数学理论与应用,2008,28(1):121-125.
被引量:3
6
彭希哲,卢敏.
老年人口死亡概率时代变迁与老年定义的重新思考[J]
.人口与经济,2017(2):1-10.
被引量:28
7
桂世勋.
更多地关爱独生子女夭折或残疾的家庭[J]
.人口研究,2004,28(1):29-30.
被引量:14
8
穆怀中,杨志良.
婚姻状态对老年人死亡概率的影响研究——基于CLHLS队列数据的实证分析[J]
.南方人口,2016,31(4):38-49.
被引量:18
9
刘涛.
人口死亡率的灰色预测模型[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3):15-16.
10
翟振武.
中国1981—1987年人口死亡水平及模式的变化趋势[J]
.人口学刊,1989,11(2):12-19.
被引量:2
统计与决策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