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吃在牛街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要开奥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内外朋友到了北京,一定不会不去牛街。因为那里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北京牛街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五、六百米长。在这里,居住着数以万计的回族居民,是北京回族人最多的聚集地。这里建有牛街清真古寺,自元、明、清至今,回族同胞在这里生息繁衍,以她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闻名于中国,著称于世界。牛街清真饮食文化是阿拉伯饮食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表现出这种新的文化形式的强大生命力。在中外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中国清真饮食文化不断吸收、接纳、融合外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把以外来成分为主的饮食文化变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内涵,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岗志》(成书于清朝的一本牛街方志)中称牛街为"中华之西域",说明了牛街与西域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牛街人融进了阿拉伯人、波斯人的血统。至今牛街人的语言、文字里还保留着相当多的波斯语、阿拉伯语,从住户家的门楣到店铺的招贴,乃至个体经营者的牌照,均以阿拉伯文书写,回族同胞见面之后的第一次问候和告别时,也多以阿拉伯语进行,特别是在牛街的饮食文化中,反映出更为鲜明的伊斯兰文化色彩。
作者 施善葆
出处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5,共3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