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主体民族的心理认同保持 被引量:3

On the Psychological Identity of Non-Dominant Ethnic Group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之所以出现非主体民族的长期存在现象,并不是因为他们保持了自己具体的文化特征,而在于他们在对变动中的环境作出适应的过程里强化了社会分界意识,特别是本民族的心理认同。非主体民族强大的心理认同保持能力体现在独特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族群文化的同一性、家族宗族宗教信仰和仪式观念、文化调适能力、抵御同化的潜意识力量,风俗习惯及文化的向心模式、群体模式、生态模式等多个方面。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long-term existence of the non-dominant ethnic groups in the context of a dominant culture is due to their psychological identity assimilation rather than their efforts to maintain their own culture. This identity assimilation manifests itself in such aspects as cognizance, thinking style, and communal ethnicity, and particularly their religions and social customs.
作者 何茂莉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1,共5页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非主体民族 心理认同 风俗习惯 non-dominant ethnic groups psychological identity cultural mode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鲁恩·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 2乔健.族群关系与文化咨询[C]//周星,王铭铭,主编.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 3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127.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 5蒂莫西.邓尼根,杨代文.苗族社会中的认同保持过程[J].贵州民族研究,1994,14(1):147-152. 被引量:2

共引文献71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