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价值观和领导价值观探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蕴含着深刻的政治价值观和领导价值观,对于新时期价值观的重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
苗中文
赛音德力根
杨慧兰
机构地区
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8,15,共3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价值观和领导价值观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关键词
“三个代表”
政治价值观
领导价值观
分类号
A849.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陈明明.
比较现代化·市民社会·新制度主义——关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政治研究的三个理论视角[J]
.战略与管理,2001(4):109-120.
被引量:74
2
陈光耀.
中国民间组织的现状及发展[J]
.中国民政,1999(9):8-9.
被引量:10
3
杨志祥,刘剑君.
论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稳定机制[J]
.政治与法律,1996(4):11-14.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唐兴霖,马骏.
中国农村政治民主发展的前景及困难:制度角度的分析[J]
.政治学研究,1999(1):51-59.
被引量:61
2
李景鹏.
走向现代化中的国家与社会[J]
.学习与探索,1999(3):72-78.
被引量:17
3
盛洪.
科斯教授和新制度经济学[J]
.天津社会科学,1993(4):91-95.
被引量:9
4
孙立平.
中国传统社会王朝周期中的重建机制[J]
.天津社会科学,1993(6):57-63.
被引量:10
5
王沪宁.
革命后社会政治发展的比较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9(4):76-82.
被引量:46
6
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林彬,杨善华.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1994(2):47-62.
被引量:864
7
(美)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著,周琪等.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1998.
8
[美]柯文 著,林同奇.在中国发现历史[M]中华书局,1989.
9
燕继荣.
市民社会与民主化的“双边进程”──论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7(2):35-39.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86
1
顾爱华,傅畅梅.
论东亚市民社会的构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8):17-19.
2
顾爱华,傅畅梅.
论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与人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2):10-14.
被引量:2
3
侯高岚.
从后发优势视角看发展经济学的演化[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23-27.
4
刘伟,贾贵生.
中国市民社会在当代现代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4):54-59.
被引量:6
5
梁波.
论新时期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J]
.北方论丛,2004(5):92-95.
6
高红,陈如.
市民社会与我国社会结构合理化的理论求证[J]
.云南社会科学,2004(5):74-78.
7
王诗宗.
第三部门的发展与公民社会的前景——以温州商会为例[J]
.公共管理学报,2004,1(4):34-40.
被引量:11
8
刘筱,闫小培.
中国的城市管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广州为例[J]
.热带地理,2004,24(4):361-365.
被引量:2
9
李燕.
非政府组织对中国政治权力结构调整的意义[J]
.财经政法资讯,2005,21(1):24-28.
被引量:1
10
郭赟,刘高林.
司法权的宪政思考——对“宪法诉讼第一案”的法律思考[J]
.当代法学,2002,16(6):12-15.
被引量:1
1
杨国斌.
关于邓小平政治价值观的理论探讨[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83-85.
2
张丽春.
浅析毛泽东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思想[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4(2):16-19.
3
田其治.
论毛泽东的领导价值观[J]
.晋阳学刊,1996(2):3-9.
4
杨国斌.
论邓小平的政治价值观[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3):58-60.
5
杨国斌.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坚持与发展[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16-18.
被引量:1
6
孙召路.
邓小平的青年政治价值观及其时代意义[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2):6-10.
7
闫成俭.
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再探[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17-19.
8
俞敏.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论党的政治价值观[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6):62-65.
9
康子明.
略论邓小平领导价值观的特点[J]
.求知,1999(7):10-13.
10
袁久红.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继承和创新[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4):5-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