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古史辨》的学术和思想背景--述罗香林少为人知的一篇旧文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罗香林有一篇少为人知的旧文,其中一些内容几乎不为人知,其实该文颇有所见。它反映了罗香林视野中当时中国史学的现状,揭示了《古史辨》产生的学术和思想背景。对该文进行简略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出"古史辨"学人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一些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演变。
作者
罗志田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历史系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5,共6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古史辨
罗香林
顾颉刚
民国史学界
历史方法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2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4
1
佛应.《读顾颉刚先生(古史辨)》[J].国立中山大学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1(1).
2
罗香林.《由古史辨讲至史事的本身与写的古史》(1933年),载《历史之认识》,香港:亚洲出版有限公司,1955年,第138-147页
3
政协广东省兴宁县委员会文史委员会所编.《兴宁文史》第13辑(1989年出版)
4
韩书瑞(Susan Naquin),于君芳合编.Pilgrims and Sacred Sites in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
5
韩书瑞..Peking:Temples and City Life,1400 - 1900..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
6
罗香林 张洁 杨燕丽选编.《回忆陈寅恪师》[A].张洁,杨燕丽选编.《追忆陈寅恪》[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页.
7
顾颉刚.《与殷履安信》,1924年7月5日.
8
罗志田.《文字、实物与知识:“二重证据法”提出前后对“地下材料”的认知》,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复旦大学,2005年9月.
9
周文玖选编.《朱希祖文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38-341页.
10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传》.《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34页.
共引文献
6
1
卢毅.
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缺失[J]
.史学理论研究,2004(4):100-108.
被引量:4
2
侯宏堂.
陈寅恪对“宋学”的现代诠释[J]
.文艺理论研究,2006(6):84-94.
被引量:2
3
罗志田.
检讨《古史辨》学理基础的一项早期尝试[J]
.社会科学研究,2008(3):131-137.
被引量:3
4
刘召兴.
朱希祖与“史学二陈”[J]
.鲁迅研究月刊,2008(6):54-58.
被引量:1
5
王东杰.
“故事”与“古史”:贯通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和“释古”的一条道路[J]
.近代史研究,2009(2):81-99.
被引量:5
6
邵盈午.
学深如海 爱心似火——论作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9(4):53-58.
同被引文献
120
1
陈新.
论古代西方历史叙述类型、动机与历史意识的萌生[J]
.人文杂志,1998(4):85-90.
被引量:2
2
陈建宪.
精神还乡的引魂之幡——20世纪中国神话学回眸[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3):135-140.
被引量:27
3
张忠培.
浅谈考古学的局限性[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2):67-69.
被引量:18
4
徐旭生.
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J]
.考古,1959(11):592-600.
被引量:160
5
苏秉琦,殷玮璋.
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J]
.文物,1981(5):10-17.
被引量:274
6
夏鼐.
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J]
.考古,1977(4):217-232.
被引量:163
7
裴安平,尹检顺.
湖南澧县梦溪八十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掘简报[J]
.文物,1996(12):26-39.
被引量:29
8
张忠培.
良渚文化的年代和其所处社会阶段——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文明的一个例证[J]
.文物,1995(5):47-58.
被引量:66
9
叶舒宪.
中国神话学百年回眸[J]
.学术交流,2005(1):154-164.
被引量:23
10
桑兵.
近代学术转承:从国学到东方学——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解析[J]
.历史研究,2001(3):29-44.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6
1
罗志田.
检讨《古史辨》学理基础的一项早期尝试[J]
.社会科学研究,2008(3):131-137.
被引量:3
2
黄海烈,蒋刚.
考古学与中国上古史重建[J]
.古代文明,2009,3(3):11-20.
被引量:3
3
赖国栋.
再论“层累说”的来源——兼谈历史与故事的距离[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99-104.
被引量:2
4
赖国栋.
再论“层累说”的来源——兼谈历史与故事的距离[J]
.人文杂志,2013(4):81-86.
被引量:1
5
赖国栋.
再论“层累说”的来源——兼谈历史与故事的距离[J]
.史学理论研究,2013(2):78-86.
被引量:2
6
尤学工,封霄.
近百年来历史故事研究的范式转换[J]
.史学月刊,2024(7):114-12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黄海烈.
民国时期殷墟发掘对中国古史研究的影响[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0(11):66-72.
2
赖国栋.
再论“层累说”的来源——兼谈历史与故事的距离[J]
.人文杂志,2013(4):81-86.
被引量:1
3
李长银.
“层累说”起源新论[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5):114-121.
被引量:10
4
张丽梅,胡鸿保.
“疑古时代”“李济时代”与中国考古学的学派问题——以顾颉刚、李济和苏秉琦为中心的讨论[J]
.社会科学论坛,2015(5):179-189.
5
胡晓华.
记忆构建与历史书写研究的早期实践路径——以顾颉刚的史料研究为例[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23(5):58-63.
6
王晨光.
重返经史之教——章学诚释经学手法发微[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76-83.
7
徐欣云.
“历史层累”阐述--传统村落档案研究语境的真实性探析[J]
.档案学研究,2020(3):58-62.
被引量:1
8
刘云平.
“南行唐”由来考释[J]
.巴蜀史志,2021(4):80-85.
9
范静静.
今文经学是否促成了层累说?——层累说提出一百周年之际的思考[J]
.史学月刊,2023(2):115-129.
10
王晴.
顾颉刚“层累演进”分析法的生成——族群意识与实证交融下的文本阐释[J]
.民间文化论坛,2023(1):56-65.
被引量:1
1
张志云.
顾颉刚的“求真”与其古史研究[J]
.鄂州大学学报,2000,7(1):61-64.
2
宁可.
体例独到,特点突出[J]
.北京社会科学,1995(2):100-101.
3
王学典.
欧洲汉学与美国中国学对峙下的民国史学界[J]
.中国图书评论,2007,30(5):35-36.
被引量:2
4
杨振之.
《史记》“详变略渐”的历史研究法[J]
.文史杂志,1996(4):32-33.
5
杨振之.
《史记》“寓主意于客位”的历史方法[J]
.文史杂志,1998(3):19-20.
6
黎澍.
贺罗尔纲同志学术活动六十周年[J]
.近代史研究,1986(6):9-10.
7
蔡丽娟.
论李维的历史方法[J]
.史学理论研究,2005(3):93-102.
8
罗志田.
检讨《古史辨》学理基础的一项早期尝试[J]
.社会科学研究,2008(3):131-137.
被引量:3
9
华慧.
郑培凯:史景迁和美国汉学[J]
.山西青年,2013(9):32-35.
10
郑善庆.
房谋杜断?——论钱穆与顾颉刚的分野[J]
.书屋,2010(8):29-32.
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