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药防治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RIF)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比肾小球病变对肾脏病预后的影响更大,而RIF几乎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ESRD)的共同表现和主要病理基础。目前认为其形成可能机制为:各种肾损害因素导致肾小管间质固有细胞活化、增生,促使各种炎症反应始动或促动因素活化、增多,继而诱导多种炎症细胞在肾间质浸润,随后各种细胞生长因子释放,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变(EMT)、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凋亡过度、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及凋亡减少,导致细胞外基质(ECM)合成过多、降解减少,而过度积聚,致肾小管萎缩,最终造成ESRD。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3,共4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研究计划(2007CB19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4

二级参考文献273

共引文献459

同被引文献28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