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奈编织艺术的梦境——孙犁的《黄鹂》对理想艺术的设计
摘要
孙犁的散文《黄鹂》喊出了时代的声音,他用重复的话题、郁闷的思想和满腔的无奈,为艺术和艺术家的前途命运设计梦境。揭示梦境的诱因,有助于把握艺术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1
-
1(德)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著,夏镇平,宋建平译.哲学解释学[M].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
-
1姚道武.《黄鹂》教案[J].学语文,2001(3):10-11.
-
2王建.一段“多余”的文字[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8(10):42-43.
-
3石新建.优化教学过程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关于《黄鹂》的创新教学侧记[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1(2):84-86.
-
4郭晋考.《黄鹂》的主题是什么?[J].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4(3):15-16.
-
5魏邦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点滴体会[J].甘肃教育,2013(11):70-70.
-
6李忠.我给《黄鹂》编织了一个鸟笼——关于一堂公开课的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02(8):31-32.
-
7宋建军.《黄鹂》说课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6):82-83.
-
8朱小丽.试论有效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J].浙江教学研究,2006(3):15-16.
-
9蔡伟.《黄鹂》课堂教学实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2(7):56-58.
-
10杨会敏,吕雯慧.“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黄鹂》的哲理美韵解读[J].现代语文(高中版),2003(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