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的村社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晚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东方社会,认为农村公社的长期存在是东方社会的特质,农村公社存在的根源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农村公社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所包含的集体经济成分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的农村公社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 熊振均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7-11,共5页 Journal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260.
  •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4[4]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2006:16.
  • 5[6]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8.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105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