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的一次收获——《训诂得义论》评介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28-128,共1页
Journal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
1刘春语.“反驳”的词汇化[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8):27-29.
-
2周冲.近代和制汉字词的生成理据研究[J].南方论刊,2010(11):93-95.
-
3白乐桑,高静,张祖建.《实用汉语语法指南》引言[J].世界汉语教学,1998,12(1):66-71.
-
4李锦昆.计算机对汉语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S1):148-151. 被引量:3
-
5饶星.古籍中的言语交际歧解现象[J].宜春学院学报,2003,25(1):64-65.
-
6傅华辰.训诂和字形的关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9(6):58-60.
-
7朱慧芳.试论“声训”与“因声求义”的区别[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53-55.
-
8洪珊珊.闽南语电视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以泉州电视台《新闻相拍报》为例[J].当代电视,2011(5):89-91.
-
9她和伊[J].文史博览,2009(4):40-40.
-
10韦丁榛.古代汉语中“死”类词语微探[J].考试周刊,2009(42):33-3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