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31,共15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共引文献15
-
1范国富.鲁迅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托尔斯泰主义”的对话——以《工人绥惠略夫》的翻译为媒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1):53-63. 被引量:1
-
2冯铁金.天降大雨是检验南湖会议在8月1日召开的唯一标准[J].中共创建史研究,2019,0(1):96-106.
-
3刘伟,柴红梅.日本文化情结与周作人的附逆[J].东岳论丛,2004,25(6):136-140. 被引量:2
-
4颜浩.《语丝》时期的苦雨斋弟子[J].鲁迅研究月刊,2001(12):64-77. 被引量:3
-
5段美乔.2005年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4):238-263.
-
6王升远.从本体趣味到习得训诫:周作人之日语观试论[J].鲁迅研究月刊,2009(7):57-63. 被引量:3
-
7王升远.周作人与北京大学日本文学学科之建立——教育史与学术史的视角[J].鲁迅研究月刊,2010(7):58-67. 被引量:8
-
8黄开发.近十几年的周作人研究(下)[J].鲁迅研究月刊,2011(4):53-64. 被引量:3
-
9张兵,文仪.近十年来清诗研究的新走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3):88-94.
-
10石柏胜.新世纪初十年沈从文研究综合述评[J].铜陵学院学报,2012,11(5):87-90.
同被引文献9
-
1李应霞.田汉戏剧创作的艺术成就[J].戏剧文学,2006(7):35-37. 被引量:1
-
2王智慧.论革命文学运动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J].天津社会科学,2005(5):106-110. 被引量:2
-
3杨纤如:《北方左联作家段雪笙》,新文学史料,1987年,第2期.
-
4黄天良,许富荣:《段雪笙传略》,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
5郭沫若:《我们的丈学新运动》,创造周刊第3号,1923年,第5期.
-
6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文化批判第2号,1928年,第2期.
-
7段雪笙:《两个不幸的友人》,http://wy.seezy.tom/Article-Show.asp?ID=350,2009,05,18/2014,03,17.
-
8张清湘.论革命文学思潮[J].学理论,2013(26):191-192. 被引量:1
-
9杨群一,谢尊修,谭智勇.段雪笙的革命活动[J].贵州文史丛刊,1981(2):35-39. 被引量:1
-
1邹际平.布莱希特的理论和观众间的矛盾[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86(1):61-68.
-
2蓝棣之.略论何其芳的文学理论遗产[J].文学评论,2000(5):44-51. 被引量:2
-
3茹辛.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古典文学理论遗产的研究应该互相“挂钩”[J].文学遗产,1960(340):1-1.
-
4张光年.在颐年堂听毛泽东谈双百方针[J].百年潮,1999,0(4):29-31. 被引量:4
-
5陆侃如.关于文艺理论遗产学习的三点意见[J].文学遗产,1961(393):1-1.
-
6文从周.“曲学”三境界[J].博览群书,1996,0(5):27-27.
-
7赵月明.跟党走祖国才富强[J].党的建设,2003(11):42-42.
-
8倪正芳.真假“误读”[J].阅读与写作,2000(6):11-11.
-
9幽默[J].商周刊,2003,0(46):45-45.
-
10俱乐部[J].教师博览(上旬刊),1996,0(12):46-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