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协商民主的理论诘难与现实挑战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多元主义和精英主义理论的一种可能的替代,协商民主能够促进决策的合法化,控制行政权力膨胀,培养公民美德和平衡自由主义的不足。但是作为一种可能的新的民主形态,协商民主理论的诞生之日也就意味着聚讼纷纭之时。由于协商民主理论是建构于特定的理论前提和假设基础之上的,因而它面临着来自于理论上的诘难和践行上的挑战。
作者
贺龙栋
机构地区
江苏省委党校科社部副教授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Socialism Studies
关键词
协商民主
理论诘难
现实挑战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7
同被引文献
113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55
参考文献
8
1
Jon Elster, Deliberative Democracy, Cambridge Unibersity Press 1998,p. 63,19.
2
薛晓源,李惠斌.《当代西方学术前沿研究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9、239页.
3
[美]乔·萨托利 冯克利 阎克文译.《民主新论》[M].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第340页.
4
[澳大利亚]约翰·S.德雷泽克.《协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与批判的视角》,丁开杰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第56页.
5
[南非]毛里西奥·帕瑟林·登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王英津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45页.
6
王庆兵.
协商民主与政党制度[J]
.学术探索,2007(3):11-15.
被引量:12
7
[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70-378页.
8
陈家刚.《协商民主》[M].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页.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王勇兵.
西方政党变革与转型理论初探[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6):104-111.
被引量:8
2
王庆兵.
哈罗德·德姆塞茨论政党与选民的关系[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6):112-118.
被引量:3
3
陈崎.
从西文国家政党功能的演变看“政党衰落”论[J]
.理论月刊,2005(8):160-162.
被引量:11
4
陈家刚.
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7(3):54-60.
被引量:363
5
胡月英.
协商民主视野下的中国政党制度[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7(4):24-27.
被引量:11
6
张献生,吴茜.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4):65-68.
被引量:52
7
王洪树.
协商民主的缺陷和面临的践行困境[J]
.湖北社会科学,2007(1):20-22.
被引量:40
8
燕继荣.
协商民主的价值和意义[J]
.科学社会主义,2006(6):28-31.
被引量:117
9
王庆兵.
利益整合:政党制度发展的首要功能[J]
.天津社会科学,2007(1):63-66.
被引量:18
10
张书林.
党内协商民主与党内和谐的互动[J]
.唯实,2007(2):31-35.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77
1
董前程.
协商民主何以可能——基于自由、平等与理性的分析视角[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2):26-30.
2
杨解君.
行政法平等理念之塑造[J]
.法学,2004(7):21-31.
被引量:18
3
石佑启,戴小明.
政治文明与依法行政之契合[J]
.法学评论,2004,22(4):13-18.
被引量:8
4
钱弘道.
从市场经济到有限政府的必然逻辑[J]
.浙江学刊,2004(4):127-133.
被引量:3
5
崔卓兰,蔡立东.
从压制型行政模式到回应型行政模式[J]
.法学研究,2002,24(4):64-73.
被引量:104
6
杨解君.
当代中国行政法的品质塑造——诚信理念之确立[J]
.中国法学,2004(4):66-73.
被引量:15
7
袁峰.
现代传播技术与深度民主的发展[J]
.社会科学,2004(11):40-46.
被引量:14
8
朱勤军.
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协商民主探析[J]
.政治学研究,2004(3):58-67.
被引量:130
9
杨正万.
论被害人诉讼地位的理论基础[J]
.中国法学,2002(4):166-178.
被引量:39
10
张贤明.
论政治责任的相对性[J]
.政治学研究,2001(4):63-69.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113
1
刘冀瑗.
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基本途径[J]
.长白学刊,2008(3):113-118.
被引量:5
2
陈家刚.
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及其多元认知[J]
.公共管理学报,2008,5(3):63-70.
被引量:32
3
李朝录.
论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32-33.
被引量:3
4
徐大同,吴春华.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J]
.天津师大学报,1987,7(6):7-11.
被引量:2
5
金安平,姚传明.
“协商民主”不应误读[J]
.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07,0(3):26-31.
被引量:16
6
朱勤军.
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协商民主探析[J]
.政治学研究,2004(3):58-67.
被引量:130
7
陈剩勇.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J]
.浙江社会科学,2005(1):28-32.
被引量:253
8
James S.Fishkin,劳洁.
实现协商民主:虚拟和面对面的可能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3):22-31.
被引量:31
9
John S.Dryzek,王大林.
不同领域的协商民主[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3):32-40.
被引量:105
10
陈家刚.
协商民主:概念、要素与价值[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5,7(3):54-60.
被引量:363
引证文献
9
1
卢瑾.
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现状与启示[J]
.政治学研究,2008(5):99-107.
被引量:39
2
张万一,陈杰.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11(2):72-74.
被引量:1
3
陈刚,王立京.
试论协商民主的正向功能及其实践困境[J]
.江汉论坛,2010(8):36-40.
被引量:7
4
朱兆华.
党内选举民主与党内协商民主的互动关系研究[J]
.中州学刊,2013(2):20-24.
被引量:6
5
王勇.
近年来国内协商民主研究述评[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16(2):9-15.
被引量:2
6
贺龙栋.
西方协商民主的制度困境与中国协商民主实现依据[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4(1):7-11.
7
彭乐乐,史秋菊.
国内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综述[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6(1):22-25.
8
钟金意,钱再见.
生活方式视域下中国协商民主的现实挑战与践行困境[J]
.理论与现代化,2016(5):43-49.
被引量:2
9
董丽秀.
关于国内协商民主面临挑战的文献综述[J]
.才智,2017,0(20):211-211.
二级引证文献
55
1
肖春艳.
西方协商民主与我国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制度[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1(6):32-35.
被引量:1
2
季乃礼.
个人主义、协商民主与中国的实践——以哈贝马斯的协商政治为例[J]
.理论与改革,2010(1):40-43.
被引量:4
3
肖春艳.
西方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24-27.
被引量:2
4
张光辉,杜万松.
发展参与式民主与完善我国民主制度结构[J]
.中州学刊,2010(3):8-12.
被引量:10
5
张光辉.
参与式民主与我国民主制度结构的耦合——一种内在价值与逻辑的学理解析[J]
.东南学术,2010(4):43-52.
被引量:10
6
殷彬旗.
协商民主:价值、困境及其摆脱[J]
.理论观察,2010(5):19-20.
7
吴猛.
社区协商民主:理论阐释与路径选择[J]
.社会主义研究,2011(2):99-101.
被引量:17
8
赵莹.
对于我国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
.科教导刊,2011(5):110-111.
9
季乃礼,宋鹿豫.
民主五个层次——兼议中国模式[J]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5):25-30.
被引量:1
10
刘雅静.
协商民主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治理之道[J]
.福州党校学报,2012(1):58-62.
1
王俊骏.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2,23(3):5-8.
2
肖建东,刘亮财.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中国梦的逻辑关系[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39(1):14-15.
被引量:2
3
王代月.
共和主义对早期马克思的影响研究[J]
.社会主义研究,2012(2):10-13.
4
吴倬,李成旺.
马克思主义价值实现与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J]
.云南社会科学,2013(5):10-13.
被引量:2
5
刘志明.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面临的现实挑战[J]
.红旗文稿,2010(3):20-23.
被引量:10
6
徐晓迪,周会祥.
继承理论精髓 发展思想内涵——研讨会综述[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4(3):20-22.
7
刘助仁.
浅析邓小平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J]
.组织人事学研究,2004(9):7-11.
8
张雪梅,周丰.
新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再探寻[J]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33-35.
被引量:1
9
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J]
.理论与当代,2004(7):43-43.
10
张美.
多元主义国家观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比较[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6):11-13.
被引量:1
社会主义研究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