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传播中儒家传统观念的消解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网络强烈地改变着社会生活。然而,在提供诸多方便的同时,网络带来的问题也让我们始料不及。由于网络上隐匿的自由和自由的隐匿,使得网络成为了一个弱道德规范场所,甚至是一个藏污纳垢的所在。儒家的传统观念,如崇尚中庸、重视道德、重视人际关系等观念在网络时代受到了重大挑战。
作者
周雅丽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青年记者》
2008年第3期63-64,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关键词
网络传播
传统观念
儒家
消解
90年代以来
道德规范
信息社会
人类社会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赵光辉,卢慧聪.
论儒家“中庸”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1):19-21.
被引量:3
2
耿立进,龚晓珺.
中庸与异化[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6(4):82-84.
被引量:3
3
钟瑛.
网络信息传播中的道德失范及其制约[J]
.信息网络安全,2006(4):40-42.
被引量:6
4
葛泉滋.
儒家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J]
.人民论坛,2006(04A):16-16.
被引量:3
5
崔建平.
先秦儒家等级观念在经济思想上的反映[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41-43.
被引量:3
6
朱人求.
传统与道统——儒家文化生命的历史意识[J]
.江淮论坛,2003(6):72-74.
被引量:3
7
郑朝波.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道统思想[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廖名春.
荀子“法后王”说考辨[J]
.管子学刊,1995(4):18-22.
被引量:17
2
蔡茂松.
孔子的文质论[J]
.孔子研究,1991(1):64-78.
被引量:9
3
王中江.
中西早期的“适度”思想及适用范围的扩展——从人间伦理到生态伦理[J]
.孔子研究,2005(3):15-20.
被引量:3
4
参见[汉]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86页,司马迁云:"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又见[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不苟》(第48页)、《非相》(第80页)、《成相》(第460页)等篇引杨惊注,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5
[清]王先谦,杨惊注.《非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80页.
6
[清]王先谦,杨惊注.《成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60页.
7
郭著.《十批判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38页.
8
[奥]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 著,[芬]冯·赖特,海基·尼曼 编,许志强.文化与价值[M]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9
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
10
(德)黑格尔(G.W.F.Hegel)著,贺麟,王太庆.哲学史讲演录[M]商务印书馆,1959.
共引文献
15
1
张恩碧,方智毅.
略论我国古代的等级消费思想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J]
.消费经济,2005,21(4):78-81.
2
林秀玲.
“八荣八耻”:民族传统美德的历史凝结与时代升华[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0):1-2.
被引量:1
3
周阳.
论政府部门的人才流失[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9-11.
被引量:1
4
陈远,邱均平,邹晶,倪超群.
对我国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管理法规的思考[J]
.山东社会科学,2008(5):32-37.
被引量:5
5
李双贵.
面子:从中国传统等级观念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7(9):128-130.
被引量:2
6
邬欣言.
君子之道,以和为贵——从《红楼梦》“玫瑰露茯苓霜事件”看中国人的人际思维[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9(4):96-98.
被引量:2
7
刘瑞华,谭雯,徐玉萍.
网络信息传播规律及应用研究[J]
.图书情报研究,2010,3(1):34-36.
被引量:2
8
王雅丽.
网络信息传播的伦理建设探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19-22.
被引量:3
9
李曙光.
中庸思想对理解人格双性化现象的启示[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10-12.
被引量:1
10
陈娜.
自由精神与公众利益如何平衡——论博客言论自由的界限[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155-1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3
1
李岩.
网络“公众新闻”实践与“网络公众”的形成--对“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中有关对媒体的处罚规定的网络讨论分析[J]
.当代传播,2008(1):39-42.
被引量:5
2
石屹.
我国西部网络传播分析研究[J]
.当代传播,2008(1):69-70.
被引量:4
3
喻国明,王斌,苏林森,王春枝.
中国传媒发展指数的构建与测评[J]
.新闻与写作,2008(1):21-22.
被引量:5
4
史历峰.
“聚媒体”:民意表达的新平台[J]
.新闻记者,2008(3):34-37.
被引量:7
5
巢乃鹏.
BBS版主自我身份认知研究[J]
.新闻界,2008(1):13-15.
被引量:1
6
王爱玲,武文颖.
网络民意的“匿名制服”效应及其有效调控[J]
.新闻界,2008(1):16-18.
被引量:11
7
崔保国,张晓群.
新媒体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影响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30(1):87-89.
被引量:31
8
董天策,刘薇.
如何开展对重大社会问题的舆论监督——“山西黑砖窑”事件的启示[J]
.国际新闻界,2008,30(2):44-47.
被引量:5
9
黄荔.
论纸质媒介的无终结[J]
.当代传播,2008(2):43-46.
被引量:5
10
郑素侠.
网络环境中的“第三人效果”:社会距离与认知偏差[J]
.新闻大学,2008(1):25-28.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
1
罗锋.
2008年中国网络传播研究述评[J]
.现代视听,2009,0(1):6-1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李志宏,王海燕,白雪.
基于网络媒介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信息传播仿真和管理对策研究[J]
.公共管理学报,2010,7(1):85-93.
被引量:39
2
王露璐.
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网络传播与监管[J]
.世纪桥,2010(11):35-36.
3
李耀文,戴丽.
浅析网络对传播环境的影响[J]
.新闻世界,2010(12):131-132.
4
邢勇.
政府形象的网络媒体塑造[J]
.新闻爱好者,2012(2):1-4.
被引量:4
1
泓冰.
靠什么解开"兰考之问"[J]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4(6):26-26.
2
唐蓉,李艳.
恪守“兼容并进” 摒弃“藏污纳垢”——传播网络时代有声语言的规范和优美[J]
.传媒评论,2016(6):52-53.
3
于嘉,李亚彪.
中介服务莫成“二政府”[J]
.瞭望,2013(29):14-15.
4
黄宏.
友谊变质成贪官落马“炸弹”[J]
.今日南国,2010(24):53-54.
5
徐良泽.
加强党的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纠正行业不正之风[J]
.学习月刊,1995(7):22-23.
6
李寒芳.
美天主教天价买断性骚扰[J]
.新闻周刊,2003(35):56-57.
7
李云舟.
辞职信[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09(11):60-60.
8
颜武.
圈子腐败 政治生态中的藏污纳垢之地[J]
.先锋队(下旬刊),2014,0(11):15-19.
9
刘荣荣.
形式主义是藏污纳垢之所[J]
.瞭望,2001(18):11-11.
10
水木艺考.
读者来信[J]
.中国新闻周刊,2017,0(12):3-3.
青年记者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