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之镜与实践创新——“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侧记
被引量:3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4-95,共2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同被引文献23
-
1王丹一,卢国英,叶佐英.艾思奇年谱[A].一个哲学家的道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
2黄楠森.哲学通俗化的榜样[A].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
3任继愈.艾思奇在旧大学普及新哲学的功绩[A].人民哲学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
4费孝通.思想战线的一角.学习,1950,(2).
-
5艾思奇.关于哲学教科书的一些问题(1960.10)[A].艾思奇全书(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6人民的哲学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
7艾思奇.哲学的现状和任务[A].艾思奇全书(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8.《毛泽东书信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9、166页.
-
9.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126.
-
1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二级引证文献31
-
1彭继红,周怀平.从大众化到中国化:艾思奇哲学贡献新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4):44-47. 被引量:5
-
2李萍.简论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4):1-2. 被引量:2
-
3李乾夫.艾思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哲学理路[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9(9):13-16.
-
4王经伦,杨竞业.“广东模式”的哲学阐释[J].广东社会科学,2011(2):73-80. 被引量:1
-
5刘魁,徐俊.全球化、民族认同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J].学术论坛,2010,33(3):21-26. 被引量:3
-
6吴汉全,宿士颖.近10年来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综述——纪念艾思奇诞辰100周年[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3):286-291. 被引量:1
-
7郝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反对主观主义[J].理论学刊,2011(6):74-76.
-
8高宁.《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启示[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1,13(3):13-15.
-
9薛其林.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J].湖南社会科学,2012(1):20-24. 被引量:1
-
10陈艳,陈德玺.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艾思奇《大众哲学》带来的启示[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2(4):10-14. 被引量:2
-
1张智彦.“中国近代哲学的特点和形态”讨论会在京举行[J].哲学研究,1982(5):75-77.
-
2姚源清,杨刚.从“修齐治平”谈儒家修身养性[J].当代贵州,2016,0(9):60-61.
-
3杨瑞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1):23-28. 被引量:6
-
4梁衡.读书 积累 创新(三)——浅谈读书的三种方法[J].当代贵州,2007(12):51-51.
-
5冯飞龙.研究型教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3):55-56. 被引量:2
-
6牛小侠.关注人类面临的问题 寻求哲学对话的空间——第二届中日哲学论坛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3):159-160.
-
7黄琳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5):92-95. 被引量:2
-
8李,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十大误解[J].当代社科视野,2009(2):48-49.
-
9杨奎.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路向——“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讨会”述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90-92. 被引量:1
-
10刘硕.君子之德 莫美于“恕”[J].半月谈,2015,0(3):68-70.
;